3)第1980章 终罢西征_汉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竹杖,已经使用快两年了,哪怕取材优质,平日里又有细心的保养,仍旧看得出陈旧,或许是用顺手了的缘故,刘皇帝就是舍不得换。

  竹杖支在地面,“哒哒”地响着,刘皇帝则有一搭没一搭地同刘旸叙着话:“听说你们打算安排王明担任京畿道布政使?”

  “是!正欲就此事请示陛下批复!”刘旸颔首,解释着政出之由:“王公国家柱石,忠诚勤恳,劳苦功高,河西之弊虽有谬误,但思之也情有可原,因此,臣等商讨之后,认为可以其主京畿道,以慰老臣功勋之心”

  刘旸刚做了一件大事,与赵普一道,正式推动“罢西征诸政”的行动,并得以落实。这对大汉朝廷、官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一桩大事,事实上,在长久苦其弊病后,想要推翻的可不是成百上千的人,而是数以万计。

  而能落实此事,正式下诏,告示天下,这首先就需要得到刘皇帝的认可。显然,经王禹偁此前一番陈情,刘皇帝态度软化了,动摇了。不过,刘旸与赵普都太熟悉刘皇帝了,为了体谅那颗“老人家”心,也为了减少刘皇帝的猜忌,由刘旸、赵普主持得出的结论也突出了一份“灵活性”。

  罢西征,不代表对安西、对西征大军就彻底不管了,改变的是政治理念,调整的是支持力度,至少,从今以后,不能再无限制地从国家、百姓身上抽血,以供应支持安西的作战。

  同时,那些因西征而产生的诸多疲民政策,悉数停罢产生的诸多弊端乃至赤裸裸的违法犯罪,要逐步清理清算,如“四征”之类的苛捐杂税,更是明令废除。朝廷需要安抚人心,刮骨疗毒,情况最严重的,毫无疑问就是河陇地区。

  这显然是一项大工程,反对西征的人很多,由于分封意图的透露,这两年更是成倍的增加,那种压力,刘皇帝此前也不是一无所觉。

  有一点刘皇帝自己不太愿意承认的事情,便是从分封伊始,就意味着封国与朝廷的分离,而这种离心只会随着时间到的推移越来越远,而不会越近,这与利益人性攸关,而不以个人感情意志为转移。

  支持西征的人同样不少,这是政治立场的问题,而在西征的大概十年中,崛起了一大批官僚、军官、商贾,从中获取了大量利益,朝廷一改,动的则是他们的奶酪。

  这些人的实力与反对方相比,自然要弱上不少,但他们成色更新,凝聚力更强,一定程度上还有安西大军作为后盾,势力是不可小觑的,因此也是需要一定安抚的。

  而王明,则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一方大佬。对王明的结论,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信号,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顾及刘皇帝的感受。

  毕竟西征说到底主要体现的是老皇帝的意志,这样带有“妥协性”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