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97章 皇帝近卫军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衙称为禁军。北衙保留左右羽林、左右神策、左右神机这六个军的番号,合称皇帝近卫军,每军定为两万人,因此北衙编有六军十二万人马,负责的是汉京京畿以及西京太原、东京登州、南京广州还有北京太原这些重要地区的卫戍宿卫。

  另外,还建有皇帝侍卫亲军,军号为左右千牛卫、左右金吾卫,这四军八万人专门负责的是京城警卫。

  皇帝近卫四军虽也在北衙序列,但直接归属于皇帝亲自掌握。

  海军则设有四个舰队,北海东海南海西海四舰队,每舰队两万,编八万人。从朝鲜平壤一直到信度港。

  而南衙卫军,编为十六卫,每卫两万,共三十二万。

  南衙各卫设卫指挥使司,司下设师部。指挥使司和师部平时不统卫兵,只有军官和参谋人员。

  而各卫下以营为单位驻扎于各处。

  战时,按枢密院、兵部命令,集结兵马,组建团、旅、师甚至是集团军等作战单位,由朝廷派出将领指挥作战。

  北衙军力增加了,达到了二十万,分皇帝近卫军和皇帝侍卫亲军两个系统。近卫军负责的是帝国五京重镇守卫,侍卫亲军为守卫汉京和皇宫。

  侍卫亲军其实是在内三卫五府上演变而来的,但不再是以功臣勋戚和官员子弟充任,而是以精英将士选任。

  但这个军制的核心,还是职业军官加职业士官和义务兵制。总兵力依然是六十万人,依然是采用兵将分离,中央也是军政和军令系统分离,兵部负责的是军政系统,枢密院负责的是军令系统。

  总的来说,三衙负责的是统兵权,枢密院是调兵权,皇帝拥有选将权。

  各军平时以营为单位驻防,只有战时才设立团旅师军等大单位。

  不过长孙无忌还是发现了不少不同的地方,这个新修改后的军制里,三衙的职责划分更鲜明了,北衙负责的是五京,南衙负责的主要在四边,而海军主要负责沿海。

  再一个,按张超这个方案里,以后各衙各卫的兵,不再是交叉安置。过去南衙十二卫的军府,是交叉存在的。一道内,可能十二卫的军府都有,基本上就是各卫的军府遍及全国,并不是只驻于一地。

  而现在,张超却改变了这种做法,南衙的十六卫,三十二万人,各卫下边的营,基本上都集中在一片地区。

  五军都督府是朝廷枢密院的派出机构,这点没变,只不过现在五军都督府驻地正好在五京或附近,因此也兼管北衙近卫六军。

  不过在没有皇帝、枢密院、兵部的授权命令下,五军都督府也还是无权直接统兵调兵的。

  长孙无忌觉得张超的这个新方案,倒没什么太多可挑剔之处。而且上次听了儿子的话后,他也不想再在这里挑刺。

  兵制改革张超势在必行,拦肯定拦不住。

  他抬起头,望着张超,问,“这个方案我没意见,但诸卫将领如何安排?”

  张超笑笑,在这个新军制下,其实谁当各军各卫的大将军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不管南和还是北衙,平时都是以营为单位驻扎各地的,团、旅、师,非战时是不设军官和指挥机构的。

  而军、卫一级,虽设有指挥机构和参谋人员等,但他们却无权统领各营。就算是战时,也不是诸卫、军的将领直接统兵,而是要皇帝另选将的,士兵也是从各处抽调。

  在这种制度下,那些大将军、将军,其实只是相当于一个军阶了。

  “诸卫、军将领军官人事问题,这个得先通过了这个军制改革案后,到时重新调整诸军卫的兵马编制、驻地时,再谈。”

  长孙无忌很干脆道,“我支持这个军制改革案。”

  房玄龄看的很仔细,这个时候也看完了。

  “我也支持,希望尽快拿出方案,早点整编好,该换防的换驻,移驻的移驻,遣散的遣散,不能让那么多兵马一直都聚在京畿地区。”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同意了首相的军制改革案,那其它六位辅相更不会反对了,于是乎,大家一致同意,全票通过。

  “很好,我一会就把此案呈给陛下批复。”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