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虎门海战_新中华抗战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惜,因为守军防卫严密告失败。陈策和后来的清帮大亨杨虎都是敢死队的成员。

  历史教科书上记载的肇和舰起义是在1915年12月5日,比陈策他们的行动早几个月,指挥官是陈其美,副指挥官是------蒋介石!他们事先暗杀了袁世凯的亲信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并说服了肇和舰舰长黄鸣球参加起义,因此当夜顺利攻占肇和舰,炮击上海市区,蒋介石,陈其美亲临南市工程总局火线督战。各路义军在陈其美和蒋介石的指挥下,分头攻击上海警察局、电灯厂、电话局等目标。但是由于孙祥夫(孙中山在永丰舰蒙难时的海军陆战队司令)的策应人马没能同时夺取另外一艘巡洋舰应瑞,应瑞舰和通济舰联手攻击,重创肇和号,原定参加起义的建威,建安两舰不敢行动,战至黎明,义军被袁军分而围击,伤亡惨重。陈其美和蒋介石等人只好退返指挥部,起义失败。肇和舰上的海军官兵陈可钧等殉难。这是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后对袁世凯的第一次军事反击。

  因此陈策等人二次劫持肇和舰就没有内应了,生土上种花,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1910年的肇和舰可以说相当先进,但是1937年它就已经落伍得太多了,包括炮弹都陈旧过时,夕张舰弯曲的烟囱曾被一弹命中,但炮弹却没有爆炸。相反,夕张舰的炮击却连连撕开肇和舰的装甲,肇和舰机舱被击穿进水,死伤惨重支撑不住,舰长方念祖下令转舵撤退。

  日军记载:“该舰中弹后倾斜并转舵逃离战场,而夕张号的炮弹依然继续命中。这艘巡洋舰负伤后向浅滩搁浅。。。另一艘巡洋舰也被击伤搁浅。”当时中国海军在华南没有第二条巡洋舰,这应该指的是海周号。

  从技术角度说,方念祖的命令并没有错误,实际上肇和舰的钢板早已老化不堪重负,负伤进水过重,没有开到锚地就不得不抢滩搁浅。但是无论如何这也是逃跑。甲午之战后的中国海军再也容不下“逃跑”这个词。于是,在中国方面的记录里,这次战斗的过程就是:“13日平明前,广东空军封锁珠江口,误以为执勤的“海周”“肇和”两舰是日舰,即行低飞轰炸,这场误会为日舰发现,偷机图袭。是夜,日舰三艘潜伏在舢板州后面,翌日平明,海周号向大角海面巡逻,正在左转沙角时,日舰出击,双方展开激烈海战,沙角守军发炮支援,但后巡的“肇和”舰长方念祖畏惧不敢抵御。。。”

  可怜的方念祖,以后大概一辈子也要后悔下这条命令。

  剩下的海周号孤立无援,顿时遭到灭顶之灾,日舰的炮火准确的倾泻在它的甲板上,海周号主炮失灵,正要转舵随肇和撤离之时锚机又被一弹炸毁,两条锚链自动抛落,把海周舰固定在当地。只短短的几分钟,海周号舰尾被洞穿下沉,幸好该处水浅,该舰勉强坐礁而没有沉没。

  打垮了中国战舰部队的日军马上炮击虎门要塞,同时命令海军陆战队准备登陆!

  但是他们低估了中国指挥官的能力,确切的说,低估了陈策。

  海军老将陈策早就准备好了三个绝招,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亮出来的。

  这个时候,已经足够关键。

  肇和号的沉没其实并非陈策意料之外,这艘二十多年舰龄的老巡洋舰,战斗力和当时先进的驱逐舰级别舰艇相比都已经难以抵挡。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国海军无力和日军争夺制海权,这一点无论陈策还是海军部长陈绍宽都很明白,因此中国海军战前仅新建了宁海平海两艘浅吃水的轻巡洋舰,却大量制造改装适用于长江的浅水炮舰,如“十小海”,“十二胜”等,每年的秋操大演习并非在外海,而是在长江上的湖口进行。对此当时新闻界讥讽不断,大公报以《海军乎?江军乎》的标题对此进行过报道,认为海军不敢出海,只敢吓唬陆军。事实上这是因为中国海军高层已经预见到抗战开始中国海军就无力和日军争夺制海权,未来的战场将是长江和珠江这样的内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

  新中华抗战风云录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