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3章 再遇顾青青_古玩之金瞳鉴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寺庙中粉刷墙壁的仇英,当时仇英正利用闲暇时间临摹古人画作。

  当时仇英不过十几岁,但因为是漆工出身,他的设色技法已经是初窥门径、

  设色是鉴定古董时频繁出现的一个词,其实就是给画上色,这个技术需要天赋,有的人画工不错上色却是不行,一幅画看上去就好似缺了点什么。

  从这一点讲,仇英可说天生就是吃画家这碗饭的。

  这一看,文徵明就起了爱才之心。

  当时的文徵明可说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与明代文坛的第一人,诗文书画样样皆精,相交遍天下,地位尊崇。

  文徵明性格宽厚很是喜欢提携后辈,之后他不但指点仇英还带仇英出席各种场合,更是把仇英介绍给了当时的著名画家周臣。

  周臣是谁?唐寅的老师之一,也是苏郡当时职业画家第一人。

  把仇英介绍给周臣是文徵明深思熟虑的。

  沈周,文徵明他们都不缺钱,但是仇英缺钱。

  给周臣当弟子,那就能用最快的速度赚到钱,这一点不得不给文徵明点一个赞。

  可以这么说,仇英认识文徵明算是遇到了命中的大贵人,命运从此发生了转折,也完成了从工匠到大画家的身份逆袭。

  二人也合作过多次,一般都是仇英画,文徵明写。

  传世书画合璧巨作有《孔子图》,《孝经图》,《写经换茶图卷》以及《上林图卷》等等。

  文徵明比仇英大了接近三十岁,在古代这个时间跨度可能是三代人。

  并且二人也同是明四家之一,文徵明对仇英有知遇之恩,仇英喊文徵明一声长辈那是没问题的。

  但文徵明到底是不是仇英的老师,这一点有争议。

  古人是这样称赞仇英的。

  英之画,秀雅纤丽,豪素之工,侔于叶玉。

  人物画发翠毫金,丝丹缕素,静丽艳逸,无惭古人。

  仕女画神采生动,虽昉复起,未能过也。

  把文言文翻译过来的意思大致就是夸仇英画工太厉害了,就算是画《簪花仕女图》的唐代大画家周昉再生,也未必比的过仇英。

  沈愈鉴定古董主学字画,兼学瓷器,对明四家可说是天天研究。

  仇英已经把画之六法之一的「传移模写」发挥到了极致。

  他所临摹宋人的画作几乎都可以以假乱真。

  比如仇英所临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临摹到了极致。

  画卷前有文徵明撰写的隶书《清明上河图记》。

  文末有言:「真本传历既久,今已入天府,不可复见。

  「乞吾友仇君实父(仇英)临摹,经岁毕工纤毫无漏,真可巧夺天工也,复旧观矣,后之览者,当即以真本视之。」

  在这里,文徵明先是大赞了一番仇英的画功,同时也说仇英是他的朋友。

  既然文征明说仇英是自己的朋友,而这印匣刻的是「师」字,这看起来就不对了。

  但想一想也能说得通,他俩年龄相差三十岁,对文征明来说仇英是他的忘年交没错。

  但对仇英来说,文征明其实是亦师亦友,更是自己的贵人,写师父也说的说去。

  若这真是仇英送给文徵明的印匣,那十万就是太低了十万也低,破百万也不是不可能。

  文大姐这么善良,赚她这个钱,沈愈感觉心里还真不好受。

  并且沈愈现在也不缺钱,更有鉴宝金瞳这个金手指,少赚几十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起码心里能好受一些。

  话说回来,就算没有金手指,沈愈也不会赚文大姐这种穷苦人的钱。

  深吸一口气,沈愈换了一个比较严肃的表情,「是的大姐,您这个木匣大有来历,市场价值很可能万以上,若是可能甚至可以卖到百万。

  「所以给您十万我是大赚特赚。」

  噗!

  文大姐一口茶水直接喷在了地上。

  「咳,咳,咳……」

  她一边咳嗽着一边在桌上拿起纸巾就要去擦地。

  这时,包间的门被人从外面给推开了。

  服务员一看文大姐要擦地上的茶水连忙上前阻止,「客人您请坐,这是属于我们的工作,我现在马上拿拖把

  去。」

  文大姐不好意思的坐下,「给你添麻烦了。」

  「咦,愈哥哥?」就在这时,沈愈耳边突然传来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

  沈愈闻声抬头,「青青?你怎么来这里了?」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