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73章 巍巍长安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字体开始慢慢出现变化。

  到了秦国创造新字体,春秋时期的篆一概被称呼为“大篆”,秦国的字体则是被后世称呼为“小篆”。

  那个简体字是什么鬼?就是吕武对着篆体一个又一个“翻译”,给“发明”出来的新字体,以后会是汉国官方的专用文字。

  只是汉国官方专用文字,吕武并没有搞强制全国通用。

  其实定为官方专用就够了,其他诸侯国随意,汉国想当官的人必须要学简体字,以利诱之再潜移默化所花的时间是很长,过程却会少了很多的争议以及血腥。

  另外,吕武并不是图自己爽或方便,使用的文字简单,学起来就更容易,便于推广的同时,还照顾到了学习者。

  当然,文字并不是书写起来越简单越好,需要考虑和顾及的方面非常多,其中还包括了对智力的开发,以及一些大脑发育的相关。

  “在下乃是此处城门尉。”上邪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宋国使节团的一干人等。

  宋人听得愣住了。

  那啥,城门尉听着倒是能理解干什么的,只是什么时候多了一个城门尉的官职啦?

  上邪并不理会宋人发呆,继续说道:“请诸位在此等候,‘行令’片刻便来。”

  好吧,又多了一个“行令”的官职。

  一群宋人先是看到了“长安”的各种建筑物新款式,再听到两个新的官职名称,真切地感觉到“异域风光”了。

  没有多久,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人带着一群随从过来。

  “在下汪涵,乃是大汉‘行令’。”汪涵行礼之后,喊着让人递来文书,又说道:“此乃诸位进出凭证,万望妥善保管。”

  华喜怔怔地接过文书,下意识地翻看了一下,能看到上面书写的文字,还看到了一些印字。

  搞什么啊?

  诸侯之间出使,旌节和令牌就能代表身份,不是必要不会携带国书。

  说白了就是,春秋时期的互相出使没有那么多讲究,大多是“看脸”而不是拿出什么文字上面的凭证。

  汪涵哪怕是早先接待过范国、荀国和晋国的使节团,再次接待宋国使节团还是觉得非常新鲜。

  “请诸位随我往驿馆。”汪涵再次行礼。

  虞显仗着为吕武服务过的履历,先介绍自己是谁,才问道:“此‘行令’便为邦交使?”

  汪涵并不觉得官职名称和职衔有什么好隐瞒的,说道:“在下之上有‘大行令’,主管列国邦交。”

  担任汉国“大行令”的人是梁兴,也算是能够充分发挥其特长了。

  宋国使节团被护送着进城,过城门洞一个个惊呆在原地。

  他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笔直宽大的大道几乎延伸到大地的尽头,两边则是排列整齐的不知道用途的两层建筑物。

  大道不止是道路,其实是用水泥铺成,然后两边还种植了绿化,建筑物前方则是有长椅,相隔一段距离还有亭子。

  比较不奇怪的是“长安”城内看着没有多少人。

  这个也是,作为都城的“长安”才落成多久,居民需要有一个充实的过程。

  “劳烦一问,我等何事可谒见汉侯?”华喜被领到一处驿馆,看着汪涵要离去,不免一问。

  汪涵笑着答道:“如可谒见,自当告知贵使。”

  华喜还要讲点什么,看到原先待在外面的鱼石急匆匆进来,也就对汪涵行礼表示可以走了。

  “彘裘、荀家亦在此处!”鱼石说的是看见到了彘裘和荀家结伴而行。

  华喜对此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