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36章:斩草不除根的下一句是?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罢兵之理。”

  行吧,阴氏就算不刻意针对毕氏,不可能停止对伊洛之戎的讨伐,那么毕氏要不要挪个地方?

  范氏当然也不会放弃对陆浑戎以及蛮氏的征讨,到时候毕氏要不要再进行迁徙?

  同样是斩草除根,吕武的话术用得不错。

  现实就是那样,毕氏肯定会等机会找阴氏复仇,阴氏不太好表现出要斩草除根的态度,放过却是不可能放过的。

  拿三戎来做文章,阴氏和范氏早就跟三戎进入到战争状态,到时候毕氏遭到打击,不是阴氏非要攻灭毕氏,变成是毕氏没逼数自己卷进去。

  毕阳说道:“我闻宋、楚、郑合兵,合围‘斗首’南下之军。”

  然后呢?

  士匄已经统率十万大军南下去救援“斗首”那边的晋军,不需要消灭或是击败多国联军,只需要将被困的晋军救出来。

  毕氏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又或者说,毕阳是拿这事在威胁吕武?

  “你随我渡河,抑或早早归去?”吕武问道。

  别特么再多废话了。

  毕氏要接下魏氏的仇恨,摆明阵仗跟阴氏接着打也就是了。

  如果毕氏没胆子,趁着阴氏的大军没有渡河,赶紧麻利地溜吧。

  有那么一件事情吕武没说出来,阴氏跟范氏早早就在攻略三戎,其实是有军队在三戎的地盘活动的。

  就算吕武没有说,毕氏也绝对知道。

  这个就是魏氏和三戎联军迟迟没有渡河到北岸的原因之一,他们觉得“魏”城没救了,不敢渡河跟阴氏主力交战,再被阴氏在三戎的驻军抄了后路。

  有一个问题,吕武怎么不调动在三戎地盘的阴氏大军攻击魏氏和三戎的联军?

  答案非常现实,阴氏虽然很强大,还是要看各个区域有多少兵力,某地的阴氏军队有没有能力独自开启一场战争。

  很明显的事情,阴氏在三戎这边一直是打辅助的角色,军队数量也就两三万,以骑兵的数量多一些,打一打袭扰还行,阵战就能免则免了。

  现在,待在三戎地盘的阴氏大军已经动弹起来,没有出错应该是在袭扰从大河边上撤退的魏氏和三戎联军?

  吕武不清楚伊洛之戎怎么允许魏氏撤那么多的人口进入己方地盘,猜测是一种抱团取暖。

  而现在不光是异族对领土没有清晰的概念,诸夏的诸侯国其实也没有,接受外人进入己方势力范围是常态,定居什么的也不是不能商量。

  阴氏这边乘胜渡河,目标明确向着一个叫“桃林塞”的地方推进。

  那边是魏氏残余部队以及三戎联军驻扎的地方。不是他们不想朝其它地方转移,完全是拖家带口又有家当拖累,着实是无法摆脱阴氏骑兵,再来就是驻扎在三戎地盘的范氏军队也加入到军事行动。

  那个“桃林塞”的地形很险要,算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没有多余选择的魏氏残军败将以及三戎联军,他们记得魏绛说过各诸侯会组建联军来征讨阴氏,无力反抗阴氏和范氏联军,是不是应该将希望放在诸侯干涉军的到来呢?

  吕武太明白敌人的心态了,纳罕地想道:“就算诸侯会组建联军,那也是晋国遭到瓜分之后。现在魏氏的残余,他们一个个化身光头,寄望于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救援和调停了啊?”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