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11章:谁将被埋葬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的例子太过于多不胜数了。

  子产这一次去晋国要干什么?跟晋国爆发内乱有关。

  晋国要求郑国出兵入侵楚国,结果晋国自己内乱了起来,要是郑军打不过楚军可怎么办?

  楚国再怎么衰败,虎落平阳也不一定会被犬欺,郑国不得不产生可能会战败的顾虑。

  所以,子产鉴于已经答应晋国会出兵入侵楚国,内部却因为晋国爆发内乱产生迟疑,需要去找晋国的头头脑脑说清楚讲明白。

  要是换作以往?郑国根本就不会跟晋国沟通,他们会直接用行动进行答复,也就是来个原地跳反。

  现在的郑国已经不是以前的郑国,他们吃够了国家信誉值负数的亏,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才挽回一丝丝的信誉。脸要是一直被踩在鞋底摩擦也就罢了,已经将节操捡起来哪能再轻易丢弃,是吧?

  所以,子产这一次去晋国也不是要推翻之前许下的承诺。

  他们要干的事情是大张旗鼓的去,声势浩大地跟晋国的当权者争取权益,再义无反顾地出兵入侵楚国。

  要不怎么说子产是个聪明人呢?二十一世纪的人对这一套见怪不怪,公元前557年的人没见过呀。

  在子产的预料中,郑国表现出答应了某事,风险再大也会履行承诺,晋国肯定会做出一些妥协。

  如果晋国依然强硬的话,郑国也不会推翻承诺,他们可能会在跟楚军的较量中吃亏,形象方面则会彻底地扭转过来。此后谁敢再说郑国没有信誉,能理直气壮地糊他们一脸啦。

  “甚?”子产一脸的思索,当了一次复读机,说道:“赵氏攻范氏,阴氏仍无调兵之举?”

  这个发展有点不对呀!

  荀氏、中行氏、韩氏、智氏跟魏氏的交锋中,明显是阴氏派系的一方占了实力方面的绝对优势,阴氏没有调兵遣将是能说得过去的。

  既然赵氏有胆子主动发起对范氏的进攻,以正常人的思维来看,赵氏的实力不如范氏,背后肯定是得到了来自阴氏的承诺,怎么阴氏还是没有半点动静呢?

  子产花了二十来天的时间抵达“新田”,远比正常赶路缩短了十来天,可以想象路上是有多赶了。

  他很顺利地面见吕武,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候,而是问道:“魏氏、赵氏之亡已成定局?”

  吕武露出了很明显的愕然表情,说道:“你乃郑执政,我之事与你何干,胆敢问询于我。”

  “我与伯国乃是友盟,明岁亦将出兵伐楚,不得不问也。”子产自以为很合理。

  吕武没有请子产就坐,自己却是重新坐下。

  “是我唐突,请阴子见谅。”子产慎重地进行道歉。

  “仅以方才之言,我可伐郑。”吕武并不是吓唬子产,讲的是实话。

  这一下倒是让子产陷入自我怀疑。并不是怀疑晋国还有没有那个能力讨伐郑国,是在怀疑晋国真的有看上去那么乱吗?

  有些聪明人抓住一点点的脉搏就能洞悉全局,子产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态度远比之前诚恳,甚至是有些卑微地再次道歉,看到吕武脸色有所缓和,说道:“阴子乃当世不朽之人,伯国一日由阴子主政,我必归服不敢叛也。”

  子产到底是想到了什么?他觉得自己有点想明白了,不要觉得晋国真的乱到一发不可收拾,可能是阴氏联合范氏在做局,要清理一些明面上的敌人和潜在的敌人。

  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也就是吕武随时都能平息内乱,再根据诸侯在晋国爆发内乱时的表现,一个又一个拉清单来事后清算。

  子产看着面无表情的吕武,十分后怕地想道:“尼玛!这个世界真的太危险啦!”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