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11章:阴武的大动作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历史背景,给予爵位带来更多的合理性,甚至要让人一听爵位就明白具有什么样的含义。

  问一个问题,知道诸夏这边的改朝换代,为什么会一再出现重复的国号吗?

  那些国号重复的王朝,他们跟上一个同名字的王朝其实不是什么继承关系,也就是新王朝并不是旧王朝的“余孽”来建立。

  诸夏选择国号,一般是从爵位、地理位置和具有“特殊意义”来选。

  建国的人之前是什么爵位,比如“唐国公”建立自己的王朝还有另外一个选项,例如根据地是在“晋地”,那么就能从“唐”和“晋”来选一个国号。

  如果想要更多的历史底蕴和合理性,其实选择“晋”比选择“唐”来作为国号最合适。

  没有太复杂的原因,历史上有过多个以“晋”为国号的王朝,地理位置在“晋地”也能收买创业集团的人心。

  当然,如果以“晋”为国号的王朝太垃圾,或是创业集团的核心不是来自“晋地”这个区域,“唐国公”肯定会以自己的爵位“唐”来成为新王朝的国号。

  使用具有“特殊意义”来命名国号的创业者极少,一般会被“知识分子”嘲笑。

  这些“知识分子”在背叛起这个王朝会有两个理由,第一个就是“非是正朔”,再来就是“无有历史底蕴可寻”,偏偏还有人认可这种说法。

  所以了,敢用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号来定为国号,可能是开创王朝的霸主从一开始就没拿“知识分子”当回事。

  吕武需要一再地翻阅典籍,从中找到符合晋国历史底蕴的一些名称来给爵位命名。

  后来,他着实是厌烦了这一项工作,再来就是距离“虎牢”越来越近,顺理成章的将事情交给家臣去办了。

  在搞土地分配到户这一件事情上,吕武不能闷头自己干,先后试探过范氏和魏氏,发现士匄和魏琦表现出诧异和不以为然。

  到底是真的不以为然,还是飙演技,有待考察。

  阴氏搞动作也不是一次两次,每一次都能得到一个好结果。光是这点就足够让范氏和魏氏不敢掉以轻心,哪怕不想跟上,他们也会暗地里琢磨和观察。

  吕武给士匄和魏琦的理由挺符合晋国的现状。

  晋国要跟楚国争霸,双方在多种层面上互有强弱之分,争霸已经到了必须分出胜负的阶段,老套路不行,不想新套路,等着输吗?

  抵达“虎牢”之后,各“卿”面见国君,国君再检阅完带来的部队,轮到吕武给国君透透风了。

  “予‘羡’土地?”国君一样感到诧异。

  阴氏之前就一直在提拔内部有功之人,每年都要释放一批奴隶,提拔建立功勋的“徒”成为“士”,再搞变“羡”为“徒”的操作,不是已经一再下发土地给功臣了吗?

  搞“臣下之臣”而已,特别提起这件事情是个什么意思?

  吕武也就简单解释道:“激励其建功立业之心。”

  要搞爵位的事情也必须讲清楚,又到了使用话术的时刻。

  吕武是晋国的元戎,没资格搞全面通用的爵位。

  其实,哪怕是一国之君也没有那个资格。

  有资格的是周天子。

  在吕武的叙说中,阴氏只是为了便于辨识,搞爵位什么的是没有的事。

  国君感到狐疑,说道:“变法之事历来以范氏为首,阴氏……”

  人家范氏干这个是专业的。他们没什么动静,怎么轮到阴氏在弄呀?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