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9章:为国君点赞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格局,让国君继续当个招牌,才不会让国君有太重的权柄。

  这不取决于国君到底能培养出多少亲信,决定这一个格局的是有“旧例”这么个玩意。

  同时,人心都是会变的。

  上一刻还对国君忠心耿耿,只是因为没有品尝过权力的甘美。

  等待享受过权力能够成为为所欲为的资本之后,人人都会为之痴迷。

  “君上,对郑征战在即,不知楚国会否出兵……”胥童想了想,说道:“此时不宜动手。”

  国君点头说道:“自然。”

  他们想干掉郤氏,甚至不止想干掉郤氏,能干掉所有“卿”最好,却不愿意看到晋国就此玩完。

  现在或许能杀死郤氏的一叔二侄。

  可是,国家也必然会乱起来。

  国内动荡混乱。

  对外的战争便会必败无疑。

  一个不慎的话,哪怕晋国不彻底玩完,元气大伤也不是国君想要的。

  国君应该为自己还顾着国家感到自豪。

  后世的很多君王,哪怕知道做了某件事情会让国家变烂,想的也是拿到想要的权力,才不会去顾忌什么。

  连“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这种话都能说得出来的君王都存在。

  所以,姬寿曼真的该为自己还顾着国家而点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但“新田”显得很平静,国内的其余地方也没有发生狗屁倒炉的什么事。

  一直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

  早已经南下的中军不说了。

  经过国君的提议,还在“新田”的几位“卿”需要商议再调遣哪一个军团南下。

  国君提议由新军南下。

  上军佐中行偃先附议。

  新军将郤犨和新军佐郤至没说话之前,上军将郤锜表示反对。

  结果,上军佐中行偃就说,要不上军南下。

  郤锜倒是想南下,问中行偃能拿出几个“师”,不超过两个“师”就别哔哔了。

  除非荀氏和智氏帮忙,要不中行偃还真拿不出来两个“师”,搞得他一脸的尴尬。

  真的算起来,中行氏虽然是卿位家族,却在实力上比一些中等贵族还弱。

  中行偃能当上“卿”,纯粹就是有一个曾经是“卿”的爹。

  这个就是血统带来的好处。

  另外,中行氏的实力不行,不代表荀氏(大宗)没实力。

  根本原因是中行偃将事情分得太细,不会拿荀氏的资本来填中行氏的坑。

  商议来商议去,韩厥主动表示下军可以南下。

  而国君表示反对。

  现在范氏因为士燮病重,陷入停摆状态。

  栾氏已经南下。

  郤氏不动弹?

  平衡已经被打破了!

  所以,中立又偏向国君的韩氏?

  国君是不会让动的。

  “诸‘卿’当以国事为重!”国君非常无奈地进行提醒。

  他见众‘卿’的反应不大,说道:“寡人忍受百般委屈……”

  话没说完呢。

  郤至叹息了一声,开口说道:“便由新军南下罢。”

  立刻引来郤锜的虎眼一瞪。

  郤至刻意地看了韩厥一眼,心想:“栾书率两万栾氏‘徒’南下,郤氏不动,君上心中不安,余‘卿’更是不安。若是一再拒绝,必使事态难以收拾。”

  郤犨也在思考,想道:“经历上次之事,郤氏需有军功立威,方能使之更稳。”

  要说造反什么的?

  郤氏的家主郤锜连想都没有想过,他顶多就是思考能不能弑个君玩一玩。

  而郤犨和郤至完全就是被郤锜拽着转,不得不走向与国君、众贵族对立的局面。

  如果可以的话,郤至和郤犨还是很希望能改善关系的。

  他们现在希望的是维持住局面,等待下一代再进行改变。

  所以,不管是造反,或是弑君,除非郤锜莽着干,要不郤犨和郤至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如此,新军南下!”国君看上去很高兴。

  几个不希望国中生乱的“卿”当然也感到高兴。

  天性乐观的,都觉得郤氏这一次的妥协,能使国中能趋于平稳一些了。

  而在新军南下被公布出来之后,吕武接到了新的任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