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六章 邂逅族人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来是吴郡的故人沈友沈子正,潘阳松了一口气,原身记忆猛不丁冒出来,还真是坑爹啊。自己一时口快,差点摆出个特大乌龙。急忙为庞山民、黄辅修二人介绍。几人相互见礼,热情地互让着进入食肆的一个颇大雅间内。

  沈家在吴郡是郡望,潘阳认识他并不稀奇。倒是沈子正一席话,让潘阳反推出了许多其他的内情。

  众人分席坐定后寒暄一阵,酒食上席,饮宴开始。沈子正关切地问潘阳道:“博彦出外游学,总有六七年了吧?族叔父对外有言,汝已殁于长安战火中。”

  “侥幸大难不死,此身得脱,家仆却死于非难。”潘阳无奈地回话,心情颇有些郁闷。众人听罢,唏嘘不已。

  “子正兄哪一位族叔父,却于何处得此消息?”什么人对自己如此关心,潘阳倒是需要打听清楚。

  “哦。”沈子正以手加额:“却是吾忘却了,前年秋,族中已接纳汝父一枝归宗,按宗谱辈分却是吾之族叔父。”。

  “以何缘由归宗?”潘阳对此极为诧异,分宗或另立祖宗的分枝,若要归宗一般是极难的。

  “此皆汝继母之功也。其从弟虞翻虞仲翔,原为孙伯符将军帐下富春县令,现为孙仲谋将军驾前骑都尉,归宗之事原本一封书信之劳耳。”沈子正说话的语气颇有些不屑。

  潘阳不想跟吴郡那个家有什么联系,也就不想让族中知道自己的状况。于是对沈子正说道:“子正兄归去,请勿暴露我行踪,拜托了。”

  庞山民、黄辅修很快就与沈子正熟络起来,在几人的高谈阔论,往来应答中潘阳发现,沈子正十分聪明且极有才华,到底是名门望族出来的子弟,没有一个是白给的。同时也能看出,此人言谈流露出极强的原则性,为人方正,不善阿谀奉承,只怕在官场也不怎么顺遂。

  几人讨论甚欢,相互岔开胸怀,潘阳方知沈子正此番到襄阳却是不为人知的,他纯粹只为散心而来,不曾想却遇到亲族故人。

  潘阳不知道,沈友年纪轻轻就十分博学,能将经典书籍融会贯通,并且擅长写文作辞。亦喜好军事,曾为《孙子兵法》作注。擅长辩论,每到一处地方都没有人能争辩过他,所以人们都很夸赞他“笔之妙,舌之妙,刀之妙”,被后人称为三绝。

  天色将暮,众人尽欢而散。临别时,潘阳携沈子正的手臂道:“子正为官正直严厉,易遭人妒。孙仲谋雄主,却非宽厚之人,不若早离。”这一刻,他把自己当做了那个年近六十行将离世的老人,对于年纪比自己大一些的族兄,不觉间提出了善意的忠告。

  沈子正从容一笑:“多谢博彦提醒,自家且多保重,后会有期。”

  他万万不曾想到,此一别竟成永别。两年后,沈子正被其他人诬陷谋反,在孙权询问缘由时,沈友自己心气也很高,直接反问孙权目无君主算不算谋反。

  孙权明白沈友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最终诛杀了沈友,时年仅29岁。家仆直至此后,这才把潘阳尚在人世,以及劝说沈子正及早离开孙权的话语传了出来。

  潘阳在襄阳城中只是匆匆游览一日,次日一早便返回新野,在襄阳城中主要购买的是一些品质较好的金创药与行军散成药,最大的收获却是购得一本《神农本草经》,为日后展开军中医疗,做了非常大的贡献。。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