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章 模考和经济危机 改_我们的198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松和徐广峰这两位文系大佬叫了他不少小窍门。

  三段论啊……关键时候借景抒情……抒情篇幅的多寡……作文名不会起就稳着来,可不能写偏……诸如此类。

  除此之外,至于试卷前段的诗词、改错、注音,前世的记忆都有很大的帮助,基本上不会失分。

  下午是数学,陈许最有信心的一块。

  这场考试陈许要做的就是克制,切记不能直接引用超出大纲的知识点。等到试卷全部写完之后,草稿纸刚刚用了两行,陈许四周观察一下,发现大家连一半都没有做完。

  没法等了,时间宝贵,我的时间不允许我这么低调。陈许心想,随即举起了手。

  监考老师是从二中抽调过来,陈许并不认识。

  监考老师走了过来:“你有什么问题?”

  “做完了,想交卷。”周围考生都不由偷开关注的目光,有的心态一慌,无意之间直接用笔在试卷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口子。

  监考老师看了看陈许填的满满的试卷,说了一句:“再检查一下。”

  陈许只好有检查了一遍,在几何题里补上一条更加直观的辅助线,再一次举手。

  监考老师再也没有理由阻止,只好让陈许交卷离场。

  趁着大家考试,陈许去找了陈彦中教授聊了一会。陈教授果然要走了,半年之后,等这一届学生毕业之后就走。考虑到医疗卫生条件,对于陈彦中这样的大学者,安城确实不是久留之地。不过地点不是首都,而是沪城,至于具体单位更要等到陈教授去了之后再选。

  陈彦中说:“你的论文我已经帮你发了出去,虽然上不了《经济研究》这样的一流期刊,但是其他期刊还是绰绰有余的。我有一些同学现在还在清北任教,我已经和他们打过招呼,但还是需要你过去面试一次。”

  陈许给陈彦中添了杯茶:“其实我觉得自己的实力不用加分也能上。”

  陈彦中说:“广峰跟我说过,你的文化功底应付高考绰绰有余,但是加一道保险总归是好的,高考不比平时,错过一次,就要等一年。”

  陈许只好欣然接受。

  陈许在陈彦中办公室里免费蹭了蹭《参考消息》,接着上面的新闻两人又谈论起现在美国的经济危机。

  传统经济学的定义里,失业率和通胀总是呈现的此起彼伏的态势,统计成图就构成了经济学教科书上大名鼎鼎的“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制定者也常常会根据这个规律来调整政策。同业率上升,就发点钱来刺激经济,控制通胀的过程也不得不以牺牲失业率为代价。自凯恩斯开始,这样的规律屡用不爽。

  但是到了七十年代之后,美国则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高失业率和高通胀同时并存,这样的情况被称为“滞涨”。

  现在正是欧美最头疼的时候,扩张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双“失灵”了,两三个月前刚刚摔了一跤的撒切尔夫人只能靠出售国有资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从此之后“铁娘子”的形象更加的深入人心。

  陈彦中最后总结道:“政策的介入深度不仅仅在我国是一个重要话题,全世界都一样。但是政策的介入与否并不是‘滞涨’的关键,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才是‘滞涨’的根本原因。”

  陈许夹着私货补了一句:“发展生产力才是硬道理。相对于分配方式的讨论,现在把饼做大才是关键。”

  陈彦中颇有深意望了一眼陈许:“你不比我们半截入土的老人,以后说话谨慎些。”

  ……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