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 杜荷的灭族之计(下)_大唐盗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是,正所谓狗急跳墙,兔急咬人。狗兔如此,何况是人,这个尺度就需要陛下好好拿捏了。只要把握好分寸,无需担心纵火自残。”

  李世民没有任何犹豫,事情也如此定下。

  他们四人争对此计在做详细的商议,直到挑不出任何毛病,方才散去。

  翌日清晨,在狩猎场渡过两夜的李世民率众返回长安,此时已无来时的热闹,一个个都在交头接耳。他们相互说着阿史那结社率的险恶用心,如此行径,理所当然的殃池及那些没有反心反意的突厥遗民。

  此事并没有完结,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真正的爆发,还在其后。

  一切就绪,只缺一个导火索。

  就在李世民返回长安,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商议如此处置阿史那结社率的时候,导火索已经点燃。对于阿史那结社率的险恶用心,满朝文武那是众志成城,同心协力,一致对外。

  有的建议砍头,有的提议凌迟,有的希望灭族,没有一个为他求情的。

  死刑不可避免,但判了死刑之后,此事犹未结束。

  刑部尚书喊出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口号,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提议加深对突厥遗民的掌控,不能纵容他们恣意妄为。非常严厉的表示,就是因为李世民对于那些突厥遗民太过仁慈,太过放纵,才会发生今日之事。应该改变方针,限制突厥人的自由,将他们归为下等人,受唐朝的奴役。

  其后魏征提出的建议更是引起了大众的认同。

  他表示在唐朝的至南方,岭南一地,荒芜异常,需要开垦,他提议将所有突厥人都迁移至岭南,让他们在那里去耕种。

  此计看似和平,但实际上却是在毒辣不过的了。

  突厥人早已习惯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养羊牧马,以肉奶为食。而岭南却是穷乡僻壤的山林区域,那里土地贫瘠,不能放牧,迁途至岭南,等于变向的强迫所有突厥人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

  此提议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赞同的人遍布朝野,占据绝大多数,皆认为这样可以有效的限制类似事情发生。

  当然也有个别反对的,但是在群情激昂的浪潮下,那点点反抗的声音是那么的薄弱。

  面对满朝文武的谏言,李世民做的是拒谏……拒谏……一再的拒谏,表示阿史那结社率的作为只能代表他自己,他犯的错不应该由突厥一族来承受。

  李世民此话显然没能服众,反对之声,此起彼落,但李世民还是一再坚持,表示不会惩处突厥。

  两方僵持在了一处。

  唐宋两朝是历代思想最宽松的时代,尤其是对谏官文士的放纵。

  在必要的时候,一个个的谏官文官会完全无视皇帝的威严,为了自己的意见,不依不挠的进行抗辩。就如李世民畏魏征如虎,包拯唾沫星子,喷了仁宗皇帝一脸,仁宗皇帝都不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