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 道不同_大宋有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新政可行,从何而得知,难不成也是从公式中所得?”

  争论了半天,两个人谁也没能说服谁,这时候苏轼真让洪涛刮目相看了。他确实够聪明,而且在抬杠这个项目上也很有造诣,一句话问出来就让自己陷入了被动局面。

  没错啊,新政到底好不好、能不能获得成功并达到设计初衷,谁最有发言权?谁都有又谁都没有,因为各方所站的立场和角度都不同,要想综合评判结果,必须要深入各个基层去亲历一下。

  苏轼这句话的意思不用莲儿翻译洪涛也听明白了:你是个驸马,开封城都没怎么出去过,就坐在家里纸上谈兵。术数可以在纸上算没错,可国家政策也能在纸上算明白吗?

  看到没,他都会把对手的优势做武器反过来攻击对手了,这一招太狠了!另外这句话里还有个隐藏的意思更可恨,苏轼是在提醒自己,他好歹还做过地方官,在这方面比自己更有发言权。

  洪涛饶是个大杠头,抬遍了古今中外罕逢敌手,也让苏轼这句话给问得无言以对。没错啊,自己凭什么就能断言新政不全是乱政呢?总不能说我是从一千年后来的,历史证明新政有可取之处吧。

  看来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和这位挚友的观点暂时无法弥合,这就叫道不合。而且越是有本事的人对重大观点就越固执己见,不拿出点干货来是无法说服的。

  “先假以时日,不忙着反对也不忙着支持。现在除了新政之外,难道就没有更麻烦的事情了吗?”洪涛也就不去费力气了,干脆来个拖刀计,看看能不能绕过这个堡垒,从其它方面突破。

  “晋卿所指是何?为兄愚钝还望明示。”苏轼这次的反应很慢,揪了半天胡子也不得其解。

  “边患,辽国和西夏一直窥视我朝,不管新政可行否,也不管新党和旧党谁对谁错,做为大宋一员,总应该同心协力先一致对外。待除掉边患、复我故土之后再争也不迟嘛。”

  见到苏轼这个反应,洪涛的心就凉了半截。这位好像也和大部分宋人一样并不觉得北方两国有什么大威胁,一心一意的把注意力放到了国内的斗争上。

  “疥癣之疾何足挂齿,太宗朝赵相公有言,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今日已晚,为兄初到,还未曾去家中看望舍弟,改日再来登门求教,告辞!”

  很快,剩下那半截心也被苏轼的回答给弄凉了。想必苏轼也觉察到了双方的分歧太大,不是坐在一起聊聊天就能弥合的。为了避免大家尴尬,人家起身告辞了,走的时候一脸的严肃,再加上北风呼啸,很是戚戚然萧萧然。

  “太宗朝赵相公是哪位?”洪涛一直把这两位好友送到了府门外,并站在台阶上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

  完了,还指望苏大才子有机会能给自己也做个赋,拔高一下自己的形象,顺便流芳千古呢,这回算是彻底没希望了。

  不光自己心里清楚,恐怕苏轼也清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道不同不相为谋,并不妨碍友谊。可要是连共同语言、共同追求、共同理想、共同爱好也都不同了,那还友谊个屁啊。

  “应是魏国公赵则平,太祖、太宗两朝为相,真宗追韩王,配飨太祖庙堂……”这个问题莲儿就回答不上来了,但难不住她旁边的富姬。

  这位也是苏迷,一直和莲儿在飞羽堂内外冒充丫鬟端菜上茶的服侍,见到自家主人和苏轼最终不欢而散,脸上的表情就和死了爹差不多。

  “说名!官人我不识字不知道啊!”洪涛并没因为得罪了好朋友而有太多伤感,他压根儿也没把这些古人当朋友,原本只是一种好奇。

  可是见到身边的女人居然为了外人黯然神伤,心里就有股忍不住的火气。哪怕这个女人和自己没啥关系那也不成,好白菜都应该是自己的!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