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八四章 舆论体系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

  许攸奉了袁绍的命令四下串联,为了鼓起诸侯们的勇气,他稍稍将界桥之战的过程加工了一下,然后再将消息传达给各路诸侯。

  事实上,他这样做也不算是骗人,在王羽和公孙瓒看来,这一仗就是失败了的,幽州军没能达成原本的目标,损失也很惨重。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说,失败和输其实是两个概念。

  王羽的形象,很大程度就是建立在他战无不胜的威猛战绩上的。

  虽然在孟津面对吕布的时候,他选择了转进,应该也算是输了一阵,但吕布对此却不屑一顾。当事人不宣扬,其他人又有什么鼓噪的理由?

  所以,许攸宣扬的战果,很快就引起了轰动。

  接下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许攸之所以被袁绍委以重任,就是因为他交游广泛,所以能从很多渠道打探到消息,反之,当然也不存在问题。

  于是,有关于界桥之战的消息就此流传开来。

  对着诸侯和名士们,许攸当然不能以谎言骗人,宣称这场战事的胜利没问题,击退气势汹汹的公孙瓒,本身就是一个胜利,但过程却不好编造杜撰。

  而真实的过程若是说出来,那还怎么好自称大胜?那么有利的局势都被人翻了盘,好悬没连主帅都被捉了去。

  所以,许攸只能用春秋笔法,省略过程,直接说结果。

  白马义从全军覆灭;

  幽州骑兵损失惨重,伤亡过半,率先发动攻击的骑兵近乎全灭;

  再加上,幽州步卒被击溃,溃逃等等……

  尽管不少精明人都猜到里面有猫腻了,可是,单是摆出来的这些战绩,袁绍也全身而退了,他自称此战获胜也不为过。

  一年多以来,王羽带给各路诸侯的压力相当之大,特别是他在青州推行的新政,更是触动了很多人脆弱的神经。而他战无不胜的战绩,正是压力的来源。

  因此,没人理会许攸的话里面不尽不实的地方,根据许攸交代的战果,诸侯、名士们纷纷脑补了其中的过程,然后以各种方式,大肆宣扬了出去。

  这个结果,正是许攸想要的。

  这个时代,地方豪强就是舆论主导者和传播者,只要他们信了,其他人不信也得信。

  至于这么做的好处,那就太多了。

  首先,可以增强反青州势力的信心,拉拢更多的人加入袁、曹同盟。

  曹操打得袁术屁滚尿流,袁绍又同时解决了公孙瓒和王羽,袁、曹同盟如今也是声威赫赫,以这样的声势,可以令得很多小诸侯望风披靡,纳头便拜,就算是刘岱这样的大诸侯,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加入同盟的必要性了。

  其次,可以打击对手。

  袁术之所以还在豫州死撑,就是指望着几个盟友帮忙挽救他呢,听到界桥之战的消息后,他这点指望算是彻底没了,抱头鼠窜是他唯一的选择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