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

  这个制度保证了朝廷的政令可以下到基层,社会底层的声音也可以向上反馈。不过。早在几十年前,这项制度就已经名存实亡,世家豪强彻底取代了亭长的作用,奠定了之后两千年的地位。

  在和田丰、贾诩讨论政务的过程中。王羽发现,除非他把后世那些社会哲学的理论拿出来。否则,他提出的新政措施,在前朝都能找到先例。

  省去了解释的麻烦之余,他心中也不由暗自赞叹,继承了春秋百家理念的秦汉,确实是华夏历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远在其后两千年的岁月里的诸多王朝之上。

  以目前这件事来说,有了这些退役士兵在基层,黄巾之乱这种事,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这些亭长的忠诚度足够高,又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过,眼睛雪亮,身体虽然不适合激烈的战斗,但对付两三个蟊贼无赖却也没啥问题。张宁若真有异动,也许能瞒过个别的几个亭长,但不可能瞒过全部,根本不可能如当年的张角那样四下串联起事。

  除了监控之外,好处还很多,随着新政的展开会慢慢凸显出来。

  王羽的信心越来越足,不需要搞什么超前的制度,只要把前朝应用过的好东西捡起来,再加上点改良,以及对朝堂势力的制衡,他就能重新打造一个强盛一时的帝国出来。

  正遐想万千时,一个高大雄壮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门口,此人四下张望了两书步向王羽走了过来。

  “子义,你怎么舍得回来了?”见是太史慈,贾诩换上了一脸揶揄的表情。

  “打又不能打,退也不能退,就那么僵着,着实让人不耐烦。”太史慈摆摆手,大咧咧道:“正好文举公从东牟回来的路上吹了风,身体不适,不好继续赶路,末将就领了这信使的差事回来了,刚好赶上喜事,还真是凑巧呢。”

  “你是知道文则不在,所以才溜回来的吧,还说什么凑巧。”贾诩嘴巴不饶人,毫不客气的揭对方的短。

  “前线确实没什么军情,再说,文则兄也没有恶意,就是唠叨几句呗……”一听于禁的名字,太史慈紧张起来,嘴上虽然还很硬气,但声音却是越来越低,眼神也开始飘忽,那神情让人得直发窘。

  王羽抬手拦住贾诩,笑道:“好了,子义你回来也好,你去过辽东,对那边的情形应该更清楚些,辽东军容如何?果如传言中所说么?”

  “传言怎么说的,某不知道,不过,辽东的军容比我去那里之前想象的可强多了……”转换话题正合太史慈心意,他感激的了一眼王羽,开始讲述起这两年在辽东的经历来。

  “早先的辽东太守是公孙昭,此人在辽东算是一方豪强,但却是个无能之辈。他在位时,辽东人不但被高句丽、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