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章 贾诩入王营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归途上,试探性的对话还在继续。

  “吾之军士,可雄壮否?”王羽学着书里看来的台词问道。

  “泰山劲卒,河内精兵,真熊虎之士也。”贾诩欣然应对,对周围的情况视若无睹。

  泰山劲卒此言倒是不假,但河内兵马就差得多了。在最初的兴奋劲消退后,河内郡兵已经彻底没了阵型,漫山遍野的散布在战场上,跟一群乞丐似的,什么都拣。

  盔甲、武器倒也罢了,这是军资;旗帜、印信也是好东西,可以拿来报功;可是,连锅碗瓢盆,甚至马桶都不放过,这就太过分了。

  再穷,也不能这么没志气啊。

  “少将军威武!”

  “少将军真神人也!”

  “少将军……”

  见到王羽,捡破烂的郡兵们纷纷起身致敬,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郡兵们眼中,王羽是比战利品更伟大的存在。

  以王羽的声望,想约束队伍倒也不是不行,但河内军毕竟不是他的直属,而且穷的确实也太久了,严令他们放弃战利品也不太可能,只能随他们去了。

  反正他也没想着单凭军容就折服贾诩,这位毒士的官职虽不高,但从西凉到洛阳,见过的世面却不少。凭河内郡兵的底子,想达到能折服贾诩的程度,至少还得再练十年。

  反正自己赢了这仗,麾下兵马也不是没有出彩的地方。

  泰山兵在于禁的约束下,就没有参加捡破烂的行列,他们一直保持着完整的队列,一旦发现西凉军有从混乱中恢复建制的迹象,就会予以迎头痛击,将所有隐患消弭于未成形之际。

  能在大胜之后,还保持这样的冷静,也是相当罕见的。就连一直打哈哈,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贾诩,都多打量了于禁和泰山兵几眼。

  大胜而不骄,这是名将之姿啊,难怪王公子放心大胆的孤身突前,一点都不担心后续部队的衔接问题呢。

  “此乃泰山于文则,日前才出任军侯一职,带兵不过三日,如此英杰,堪入文和先生眼界否?”除了自己,王羽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这么点东西了。

  “胜而不骄,居功不傲,几有当年冯公孙之风,称为英杰,并不为过。”贾诩点点头,给出了很高的赞誉,但语气神态却与刚才差不多。即便以王羽的本领,也摸不透对方这话里,到底有几分诚意。

  而且,冯公孙又是谁?

  想不出来答案,并不妨碍王羽继续试探,此时,两人已经进了营地了,王羽指指半满的粮仓,问道:“吾之粮草,颇足备否?”

  “兵精粮足,名不虚传。”贾诩的回答依然很公式化。

  这老狐狸,很不好搞啊!王羽摸摸鼻子,有点郁闷。

  想招揽个人才咋就这么难呢?抓的倒是挺容易的,但他摆出一副徐庶入曹营,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这就麻烦了。怎么才能让老狐狸归心?难道要来个七擒七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