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4章震动江浙_扶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挑衅一番,还没说出招降之语,严州城门就缓缓洞开,吊桥放下之后,一队清兵便从门洞内奔出,丢弃兵器,然后向明军走来。

  不多时,一名满清伪官,被领至赵铭面前,跪地行礼,“小人建德县令,前来投降,恭请赵大帅入城安民!”

  赵铭追至严州,人困马乏,加上后军未到,粮草不济,便止步严州,等待后续人马赶来。

  ~~~~~~

  另一边,谭泰与图赖一路奔逃,至富春山,撞见了张存仁的前锋,惊魂未定的清军,继续向东北逃至桐庐县,以至于赶来增援的清军,也只能跟着溃兵后头没头没脑的狂奔回去。

  七月二十四日,清军主力赶制桐庐县,四万余清军到来,终于让清军溃兵镇定下来,在严州与杭州交界之地,稳住了阵脚。

  这时洪承畴与张存仁得知,清军主力被歼灭于金华府,博洛被赵杂毛斩杀的消息,顿时极度震惊!

  五万清军精锐,只逃回来四千多人,使得清军在江浙失去了压倒性的优势,凭借现有兵力,很难夺回浙西,反而有失去浙东的危险。

  洪承畴与几人商议之后,立时决定,一面派人向清廷告急,一面先稳定住局势,收拢败军。

  此时江南省尚有清军十三万,而浙江只剩下两万多清军,洪承畴将四万援军交给张存仁,令其分兵三万,进入浙东,增援马光辉,又让谭泰、图赖收拢残兵,并再次从江北调两万兵,进入浙江,使得浙江兵力增加至八万余众。

  洪承畴选择放弃反攻浙西,而是先保浙东、浙北不失,等待满清援军,再来与明军交战。

  金华之战,明军击溃五万清军,总计斩首两万三千余级,生俘清军达一万七千余众,斩杀清军统帅博洛,大将准塔等十余员清将,清军伏尸数十里,仅谭泰、图赖领四千五百余人突围而出,另有五千余名清军,被明军杀散,逃入浙西山林落草,沦为盗匪。

  是役,满蒙汉三族八旗兵,被斩杀万余,满清大震。

  明军夺取可用战马两万余匹,其他军械铠甲等物资无算,战绩可称辉煌。

  至此明军具有浙南的台州、温州、处州三府,浙西的金华、严州、衢州三府,共计六府之地,而清军则占据,浙东宁波、绍兴,浙中杭州,浙北湖州、嘉兴,共计五府之地,形成暂时的对持局面。

  消息传入闽中,正被荷兰人搞得头大的郑芝龙,惊愕无比,万没想到明军居然能大败清军,令他一时间,不知该欣喜,还是该忧愁。

  台湾荷兰人,在郑芝龙的牵线搭桥下与黄斌卿合作,欲灭掉金塘岛,结果却被黄斌卿偷袭,舰队几乎全军覆灭,只有一艘炮舰带伤逃回了台湾。

  黄斌卿背信弃义,让荷兰人以为他们中了郑芝龙的计策,而这时赵铭请功奏疏传到福京,奏疏中大家赞扬了黄斌卿筹划周密,英勇战死的事迹,隆武帝当即下旨追封黄斌卿,更是让荷兰人认定了郑芝龙搞鬼。

  隆武朝廷迁入福京后,朝廷赋税紧张,国库穷得叮当响,郑芝龙却富得流油,令隆武皇帝十分不满,几次找郑芝龙商议,希望郑芝龙能上缴海税,不过都被郑芝龙以海上有红毛夷,郑家水师需要剿灭海寇,维护海疆,消耗巨大为由拒绝。

  赵铭歼灭了台湾荷兰人的主力后,隆武皇帝便旧事重提,让郑芝龙既要应对荷兰人的报复,同时又要与隆武周旋,精力完全被牵制住。

  这一不留神,明军在浙西打了个胜仗,不仅收复了浙西,还把与他谈判的博洛给打死了,便让郑芝龙震惊了。

  同郑芝龙的震惊相比,隆武皇帝则是欣喜若狂,激动得彻夜未眠,第二日便前往宗庙告祭大明历代先皇,陈说金华大捷,并下旨,对有功之人,进行册封。

  与此同时,在北京摄政王府邸,多尔衮看见洪承畴八百里加急揍报,却面目狰狞的将桌案上的奏折、笔架、砚台全都扫在地上。

  “气煞我也!”多尔衮捶胸大怒,惊得周围太监,忙伏在地上,不敢发出一点声响,浑身瑟瑟发抖。

  (感谢杀戮觉醒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加书单。)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