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交锋者(一)八路代表_食堂系统援助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方面,带兵打仗的董绍仲更有发言权:“所以苏联这边,对于旧装备就放得很开。2万把莫辛水连珠,都是在仓库里封存好的,转眼就拿出来了,枪上边的枪刺、通条和背带都是齐的。

  “轻机枪我们选择的是DP式,重机枪则是马克西姆式。这两种的生产都比较方便,便于我们仿制。马克西姆就是用苏式弹药的民24,两者有不少零部件通用。”董将军展示了一下手中的表格,上边是他编出来的建议编制表。

  “我觉得,后续咱们可以完全换装苏械。之前的德械日械杂械,可以转交给新组建的部队,也方便统一后勤。”

  “咱们先按着现在的4个师来算,2万新苏式步枪,加上收拢上来的老水连珠,能对应大约四万五千人左右的总兵力,这又对应到差不多八个旅十六个团。按着排里放轻机枪,连里放重机枪的方式,我们大约需要进口1500挺轻机枪,300挺重机枪,还有差不多25,”他转向了任布林,“任代表,现在这个咱们是可以生产了?”

  “算是吧,之前采购的设备里有专门的器件,不过目前,钢管、瞄准器和炮弹引信还是需要进口的。”

  “那也很好了啊……都有中央军的水平了。”感叹了一番,他总结道,“此外,还有团火炮和步炮。我之前去参观了苏联军队的展示,觉得1927年式火炮比较适合我们。这种76毫米火炮可以打到差不多15里地外,还可以和苏式37毫米步炮通用炮架零件,重量差不多900公斤,可以用马来拖拽。这个咱们要不了太多,大约就放在师部了,一个师摆个4门6门的,差不多。”

  “这点,我提个意见。”

  “这部分我倒是看到过资料。”董绍仲摇摇头,“这美国火炮好是好,可是美国人会利索地卖给我们么?苏联火炮是不如,但是好歹能看见摸着,也不会卡我们什么。”

  “这方面,小刘的资料里显示,这种美国火炮生产出来之后,因为陆军不重视,只能装备海军……海军陆战队。导致订单稀少,炮厂便希望将其推广外销,如果购买的多,还愿意出售技术和生产许可证,小刘同志刚去接洽的时候,对面隔着越洋电话,当即说愿意给我们直接发送现货,大约是他们厂子里的样品。”

  王大政委沉吟了一会儿,“我看不如这样,咱们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咱们购买苏联这种1927年式火炮,但是数量略微减少一些;另一方面,我们看看小刘同志究竟能不能按时把这个美国炮买到手。

  “如果能顺利购入,甚至购入设备和生产技术,我们不妨就装备美国山炮。要是不行,就装备苏联山炮。至于多出来的那点儿不通用的火炮,我寻思,咱们有的是需要火炮的部队,黄念卓心心念念的克虏伯炮,不也就4门而已,这已经是咱们全军唯一的身管火炮单位了!哪有那么挑食的道理嘛!”

  王大政委掌握的信息在某种意义上会更多一些,“山炮这个,小刘同志上次和大家做过报告,他已经通过渠道,和美国的厂子接上了线,能够获取到一种美国山炮。这种山炮大约重650公斤,75口径,射程足有9公里,同样是可以牵引前进,而且可以拆成好几份,人力运输。我看,如果其他条件没有太大差别,选择美国山炮,岂不是更好?”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