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3章 父子交心_五代第一太祖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看完?”

  柴荣老老实实回答:“通读过一遍,还未细细品味。”

  郭威道:“石敬瑭这混蛋一无是处,唯独这套《唐书》在他的敦促下编撰得不错,也算给后世留下些许功劳。”

  柴荣道:“可惜编修唐史的赵莹赵大夫去年病故于华阴,否则儿臣倒想请他担任史学讲师。”

  “唉,赵莹也算当世大才,做过宰相,做过耶律德光和耶律阮的汉学老师,最后能够病故家乡,也算得到善终。”郭威语气惋惜,他倒是很欣赏赵莹的才学,赵莹病故后,还下旨追赠为太傅。

  “朕近来时常在思考,天下乱世如何会发展到如今局面?一个新生的王朝如何才能够国祚绵长?

  朕翻看唐书本纪,常常为懿宗、僖宗这些李家不肖子孙扼腕痛惜,若是他们能争气些,延续宣宗时期的中兴之治,说不定当真能力挽狂澜,重新振兴大唐。”

  郭威浓眉拧紧,语气严厉:“若朕的后辈子孙里出现这种庸碌荒诞的废物,只怕朕在九泉之下也会含恨。”

  柴荣沉默了会,说道:“儿臣听朱秀说过一句话,历史不能假设,历史就是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后辈人能够做的,就是从历史里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前人旧路。”

  郭威虎目微凝,淡淡道:“伱说说看,若是以古观今,又有哪些教训?”

  柴荣从父亲的目光逼视下感受到深重压力,不知为何,他心里涌出一股气,一股夹杂不忿、不甘的炙热之气,充斥在他心间,让他突然间生出莫大勇气,与这份帝王威严相抗衡!

  柴荣脸色有些涨红,情绪略显激动,炯炯目光和郭威对视着。

  “既是父皇考教,儿臣便斗胆说说。

  依儿臣来看,宣宗中兴,的确有振兴大唐之兆,但他在晚年迷信方士之言,贪图长生,常年服用丹药,以至于中毒而亡,此其误国之一。

  宣宗钟爱四子李滋,常常亲自督导李滋课业,为他讲解朝政国策。

  可宣宗为了鞭策李滋,又故意对五子李漼态度暧昧,暗中鼓励二子争储,此乃误国之二。

  宣宗对自己的身体过于乐观,以至于突然崩殂,给了宦官王忠实矫诏篡位的机会,此乃误国之三!

  有此三条,在儿臣看来,宣宗便称不上明君!朝野间有人称其为‘太宗第二’,儿臣认为简直是笑话!”

  郭威哈哈大笑:“你倒是心高气傲,若你是宣宗,做的未必有他好!”

  柴荣道:“儿臣不信方士,厌恶佛教,从不信鬼神之言,更不会相信长生不老那一套说辞。

  儿臣自问有识人之明,若是身边有王忠实之流,当尽早除掉!

  儿臣也有信心能培养一位堪当大任的后继之君,绝不会让无能之辈承祧宗庙!

  若儿臣是宣宗,绝不会让山河陷入四分五裂之乱局!”

  郭威抚掌大笑:“大郎好气魄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