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9、渐悟顿悟、伯乐与马_长生可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是,张执象却说:“我当是活了两世,至少我如今记得的,就有两世,加起来有33年了。”

  顾璘了然,但也只是觉得更合理了。

  至于传闻张执象后知五百年,多了五百年的见识,才有这份文明造诣,如此便觉得平平无奇,那便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芸芸众生,便是够给他们在五百年后活一遭,又有几个能做到张执象这样的?

  “国师乃神仙真人,有前世记忆,故而能有此番造诣,而那张居正不过凡夫俗子,年纪轻轻,恐怕难当大任。”

  “顾府台知我有前世,又岂止张居正没有?”

  “他……也有?”

  “不止他有,你也有,几乎所有人都有。”

  “国师的意思是……”

  张执象随手拿起一块石子,轻轻一捏,化成粉末,让灰尘从指缝间流洒,淡淡说道:“世间总是有些奇异之人,如天生神力此类。”

  “有人神力,有人耳聪,有人目明,有人过目不忘,有人精力充沛。”

  “所谓神通,皆前世修行的成果。”

  “非是你生出来运气好,有了这些,而是你本来就有,才会出现这般能力。”

  “如顿悟之事,也是如此。”

  “我们常以为顿悟乃平日里厚积薄发,这个道理是对的,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若是没有基础,连入门都不成,也就谈不了顿悟了。”

  “可谁想过顿悟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

  “纯粹的奇迹和偶然?”

  “并不是。”

  “顿悟,本质上是你累世积累的义在起作用,你累世轮回,业力洗净,业果却结为种子,存入阿赖耶识当中,你看不过曾经的记忆,看不到前世的业果,也看不到曾经的修行。”

  “但看不到,却不代表不存在。”

  “累世修行所得的义就在那里,是你恍惚间曾经遇到过,学过,又或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知识所学连起来了,便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忽然就懂了。”

  “这便是顿悟。”

  “所谓顿悟,就是累世修行来的渐悟,最大的渐悟,便是顿悟。”

  张执象说着前世今生,说着渐悟顿悟。

  完全没有分析张居正是否配得上大三元,是否能够十五岁拜相,但顾璘却已经知道了张执象的答案,而且还无法反驳。

  张执象再说,张居正有累世的义。

  你勘磨,就是耽误。

  你全力培养,他就给你足够的反馈。

  故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匹千里马,你给他喂普通马匹的食物,他是跑不了千里的,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吃饱过……

  …………………………………………

  …………………………………………

  顾璘一直都听说国师擅长屠龙术,如今一见,方知盛名不虚。

  无数聪明人思考的都是如何处置底层人民,有些想的是剥削,有人想的是保护,就像棋手们下棋,注意力都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