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_回到大明当皇帝朱由检王承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上,直至满清中前叶,欧洲的造纸术还处在简单粗暴的阶段,所产出的纸张也只是一碰就破的粗糙僵硬的草纸。

  而就算这种拿来擦屁股都嫌拉得慌的破草纸,产量也是非常的低,价格也只比羊皮稍微便宜一点,就连当时欧洲很多著名画家,也只敢现在木板上打好草稿,反复定稿之后,才能在这种草纸上画下来。

  后世中国流传的外国故事中,所谓的小达芬奇在一张张草纸上画满一个个鸡蛋这种败家行为,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与欧罗巴这种粗糙浅陋的纸张相比,造纸术鼻祖的中国发展到现阶段,造纸术已经相当硬核。

  据朱由检所知,现在大明的造纸原料,大多以青竹为主,经过浸沤-------槌洗--------两次蒸煮-----舂捣--------漂白--------抄纸-------晾晒这数道工序制作完成。

  而且在捞纸时要用竹帘,抄纸时要放纸药,从而百分百保证纸张的质量。

  别小看这些细节,正是这种细微之处的讲究,才使得纸张更加平滑耐用。

  也就是说,在欧罗巴人连制造草纸都费劲的时候,大明的纸张品种却早已是琳琅满目了。

  既有精美超薄的宣纸,也有硬质的卡纸,更有可以制作成成军用纸甲的特种纸,并且颜色也是五花八门,令人爱不释手。

  而在纸张的面积上,欧罗巴人更是拍马都赶不上,大明十二尺以上的大幅纸张可以轻松制出,而同时代的欧罗巴人最大只能造出五十六吋的烂草纸。

  仅仅就造纸术上,大明遥遥领先与世界各国,这一切直到所谓的“糠乾盛世”时才被彻底终结。

  随着大量西方传教士的涌入,借着传教的名义走遍中国各地,将中国的造纸术绘成图画后带回欧洲,这才让欧洲人结束了只能制作草纸的悲催历史,从而造出了逃命梦寐以求的巨幅白纸,给十八世纪的欧罗巴文化带来了强大助力。

  由于现在世界各国并未掌握各种纸张的制造技术,所以大明凭借着领先世界的造纸术,诞生了许多经典著作,并且远销东南亚以及现今的欧罗巴,从而将中华文明传播向了全世界。

  四海商行在造纸业最发达的江西行省广信府铅山县石塘镇收购了十家小型作坊,招募工人六百余名,开办了四海纸业,其所产的优质白纸全部用于销往日本、朝鲜、交趾等国家和地区,等到四海纸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后,所产白纸也将向西方倾销。

  现在的石塘镇可是名闻遐迩之地,镇上生产的连史纸为大明官方所广泛使用,目前从事于造纸业的工人多达六万多人,每年产出的各种纸张无法计数。

  而发达的造纸业也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巨大繁荣,镇上各种茶楼酒肆旅店遍布,镇上的当地人除了在造纸工坊劳作的以外,其余的老弱妇孺纷纷摆起各种小摊,售卖各种吃食及其他商品,整个镇子的繁华程度比县城还要强出几倍。

  对于现在欧罗巴人造纸术如此拙劣一事,朱由检倒是不奇怪,让他最好奇的是,没有趁手的手纸,这些后世自诩文明世界代言人的欧洲人拿什么擦屁股?

  看来除了出口品质白纸外,还要加大手纸的生产量和销售量,拯救一下用土坷垃擦屁股的欧洲大胡子们,顺便也让他们提前百余年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早日摆脱一些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

  大明要做欧洲的救世主,听话的有糖吃,有纸用,不听话的有燧发火铳。

  给他们打断腿。

  不过,欧罗巴人好像不只是缺少茶叶、陶瓷、丝绸、白纸、白糖,有一样东西也是他们奇缺并急需的。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