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章 一明一暗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弱的情况下,孤注一掷搞什么置于死地而后生,则历来是兵家大忌。

  危机时刻,黄兴临阵走人,也被张振武等诸人很看不起,认为他们是临阵脱逃。张振武等人则正相反,什么地方最紧急,什么地方最危险,他们则出现在那里。

  清廷为了表彰冯国璋,授冯国璋一等男爵,冯国璋自然欢欣鼓舞。接连拿下汉口、汉阳,冯国璋乘胜追击,发起对武昌的进攻。

  民军已经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黎元洪也已经带着军政.府一干人,退到了离武昌几十里外的葛店镇王家店村。

  武昌城内军心涣散,失守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了。

  但是,就在北洋军就要打进武昌的时候,他们却停止了进攻。

  原来是袁世凯下了死命令,停止进攻武昌。

  冯国璋正打在兴头上,看到武昌垂手可得,当然心有不甘。

  一个电报接一个电报的请战,说乱党已溃不成军,战机不能错过,拉出架势,要“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袁世凯怕冯国璋贪功心切,临阵换将用段祺瑞换下了冯国璋。

  冯国璋是个军人,段祺瑞不但是个军人,也是个政治家。他比冯国璋站得要高,看得要远,也有大局观。

  段祺瑞了解袁世凯的战略意图,更不愿意和曾经的新军兄弟自相残杀。他接受了冯国璋的指挥权后,马上把人马撤回到了汉口、汉阳,而后按兵不动。

  民军方面一见北洋军撤军,总算舒了口气。

  他们想不明白北洋军为什么撤退,更没想到北洋军会派出和谈代表。

  本来就打不下去了,都准备弃城逃跑了,人家来讲和,不是求之不得吗?于是,经英国公使从中斡旋,很容易就签下了停战三天的协议。

  为什么要停战三天?因为北京方面,要派人过来,商讨和平大计。

  现在,又有一个重要人物要登场了,就是后来沦落为大汉奸的汪精卫。

  袁世凯和汪精卫,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两个人怎么搞到了一起呢?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字季新。祖籍浙江山阴,出生于广东山水。汪精卫人很聪明,出身书香人家,熟读四书五经,一九零二年三月,参加广州府试得第一名秀才。

  同科还有其二兄和一个侄子,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名。一家二代考中秀才前三名,留下“玉峰双秀,珠树三花”的佳话。

  汪精卫科考得志,本是想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

  但年轻人是很容易接受新思想的。一九零三年官费赴日本留学,一九零五年七月,因结识了中.山先生而加入了同盟会。

  他活动积极,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八月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

  后常以“精卫”的笔名,先后在《民报》上发表了《民族的国民》、《论革命之趋势》、《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等一系列的文章,宣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