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决,每省各留一名代表在沪,“联络声气”。

  这样一来,在上海的各省代表一分为二,多数赴鄂,少数留沪。此次上海与湖北关于各省代表会议地点之争,有联络不通畅的客观原因,也暗含组织临时政.府主导权之争,只是最后,湖北以首义的“地利”占得了上风。

  十一月底,十一个省共二十三名代表先后抵达武汉。这些代表是,江苏:雷奋、陈陶怡、马君武。浙江:汤尔和、陈时夏、黄群、陈毅。福建:潘祖彝。山东:谢洪焘、雷光宇。安徽:王竹怀、赵斌、许冠尧。湖南:谭人凤、邹代藩。广西:张其鍠。四川:周代本。直隶:谷钟秀。河南:黄可权。湖北:时象晋、胡瑛、王正廷、孙发绪。其中直隶、河南尚未易帜,其代表是由咨议局派出。

  这时还没有停战协议,武昌城还在北洋军架在龟山上大炮的炮口之下。安全起见,会议地点选在了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

  会议于十二月三十日正式开会,推举年龄最大的白须老人谭人凤为议长。首先听取了湖北代表胡瑛报告了阳夏之战的经过,及袁世凯派人过来协商停战的情况。

  会议议决,谭人凤以临时议长的名义,致函黎元洪都督,追认上海会议提出的承认湖北军政.府为临时中.央.政.府的议案,并请黎元洪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主持执行中.央政务。

  会议根据黄兴、黎元洪和湖北军政.府对袁世凯和北洋军的想法,十二月二日,还做出了“虚临时总统之席待袁世凯反正来归”的决议案。

  这是个很有胸怀和远见之举,为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地和平过渡奠定了基础。

  会议开到十二月七日。除通过上述议案外,还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于1911年12月3日公布,于1912年1月2日进行过修订。

  以下为修订后的文本:

  第一章临时大总统

  第一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之,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

  第二条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

  第三条临时大总统有统率海陆军之权。

  第四条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

  第五条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六条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设立临时中央审判所之权。

  第七条临时副总统于大总统因故去职时升任之,但于大总统有故障不能视事时,得受大总统之委任,代行其职权。

  第二章参议院

  第八条参议院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织之。(原案第七条)

  第九条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