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湖北龟山下动工兴建,一八九三年九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六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四个小厂。

  这些实业的兴办,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所谓“生长相关”,也同时促进了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可以说,这同样从一个侧面,注释了辛亥首义何以发生在武昌。

  这些实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比如,汉阳铁厂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就曾陷入困境。

  由于这些实业都凝聚着张之洞的心血,也时刻牵动着他的心;特别是“四局二厂”。

  由于对黎元洪的倚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四局”“两厂”陷入困境,张之洞总是派黎元洪做为救火队员,江湖救急。

  因为黎元洪的艰苦努力,有些时候有些问题能够很快解决。但有很多时候,有很多事,不是哪一个人能挽救的,黎元洪虽然能使问题有所缓解,但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在管理“四局二厂”的过程中,使黎元洪能够接触到实业,从而使他终身受益。

  晚年,他曾经是位出色的实业家,和这一段经历不无关系。

  晚清,封建专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日,图新求变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追求,人的思想也特别活跃。各种思潮,各种主张纷纷登台。

  最活跃,影响力较大的是两股势力。一个是革命党,他们的主张是用暴力推翻满清的统治,建立起共和体制。另一个是立宪派,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对封建专制进行改良,仿效日本等国家,走君主立宪的道路。

  一九零七年起,湖北和全国各省一样,积极的进行了地方咨议局的筹建。作为宪政改革的配套机构,咨议局给民众,特别是士绅阶层提供了参政议政的平台和管道,受到了各界的普遍支持和响应。

  一九零九年二月五日,湖北举行了咨议局选举。选民人数是十一万三千二百三十三人,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零点四四。议员也非直选,是逐级选出选举议员人,再由这些选举议员人选举议员。

  虽然是间接选举,参加选举的人又是人口的极少数,离真正的民主选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毕竟是湖北开天辟地破天荒的第一次。

  以往的历史上,什么事都是官员们说了算,老百姓哪有发言权。因此,无论如何,可喜可贺。

  选举结果,吴庆焘当选为议长,汤化龙、夏寿康当选副议长。十七人当选为驻会议员,还选举候补驻会议员若干。

  吴庆焘,亦名庆恩,湖北襄阳人,著名书法家。系举人出身,是清代光绪年间撰写地方史志卓有成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