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5章 以后多交流!_我的七个姐姐仙姿玉色秦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茶道博大精深,我只是有一点了解,不敢说懂。

  茶道的内涵,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以繁复而熟练的礼法使人超然物外。

  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秦羽毫不怯场,徐徐道来。

  见各位老者都颔首聆听,继续说:“茶道最早起源于华夏。

  至少在唐或唐以前,炎黄子孙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当然,秦羽说的也只是最浅显的,书本里的知识,并没有太深厚的语言。

  “不错,很好了!如今的年轻人,少有时间用心钻研茶道了。”

  何长庚感慨。

  “难得,这位小兄弟还知道一些。”

  几个人都是微微点头感慨。

  秦羽这个开场白让他获得了不少的好感。

  “秦老弟,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孔老,专精瓷器鉴定,对玉石也很有研究。”

  沈老拉着秦羽上船,来到一个须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面前,一双眼睛更是仿佛能看透一切。

  “小伙子不错!听你昨天可是鉴定出了张择端的真迹!”

  孙老倒是很平易近人,语气中带着几分夸奖的语气。

  “这位是贺老,专精书画,他本人也是书法大家。”

  这又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

  沈老介绍的时候,不是说精通,就是专精,实际也是古玩行业中的一种现象。

  几千年下来,古玩浩如烟海,古代传下来的家具,是古玩;名人的书画,是古玩;古代制造的器皿,也是古玩;古代流传下来的珠宝饰,同样是古玩。

  古玩的涉及范围太广,所以古玩行业中全能人才是极其罕见的。

  即便是沈老也不敢说自己精通所有古玩。

  恐怕,也只有秦羽是个另类。

  鉴宝这一行,水很深。

  多数人就算穷其一生,都是对某一门类精通。

  比如专精瓷器,研究书画,谁要是说他古玩全能,九成九都是骗子.剩下的,大多也是古玩刚入门不知天高地厚。

  就拿瓷器一项来说,想要达到精通的标准,必须对各朝各代的瓷器风格、工艺和化背景,进行系统的学习,然后在实践中慢慢融会贯通,没有三、五十年的苦功夫,很难取得多大的成就。

  所以能称得上精通一类的古玩高手,多数都已经年级一大把,胡须花白了。

  秦羽是一个另类。

  因为有特殊的能力,能准确鉴定任何类型的古玩出来。

  “这位就是茶道专家何长庚,也精通翡翠玉器。”

  秦羽与何长庚互相点头。

  沈老一圈介绍完毕。

  “行了,老庞,这小兄弟不错,以后啊,多交流。”

  孔老乐呵呵的说。

  这句话,算是认可了秦羽融入他们这个圈子。

  “是啊,咱们就别假客套了,抓紧时间,或许今天运气好,能钓几条飞鸟湖三白之一的银鱼,否则中午就要饿肚子喽。”

  贺老拿出准备好的鱼竿,顺便递给秦羽一根。

  滨海的燕归湖有三白,银鱼、白鱼、白虾,又号称三宝,滋味鲜美。

  特别是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刺,无腥味。

  用银鱼干与鸡蛋合炒,鲜嫩味美,柔若无骨,让人根本停不下筷子。

  只是这种鱼精明,垂钓极难上钩。

  “贺老你口气不小,还几条?

  能有一条咱们今天就算捡了大漏了!”

  一旁的孔老说完,众人哈哈一笑。

  解开绳子,小船悠悠,划破平静的水面,如梭而去。

  贺老显然是个钓鱼高手。

  在小船缓缓停了下来之后,他仔细观察湖面,指着前面不远处一个小小的涡旋道:

  “那里有动静,底下应该有鱼,有没有银鱼吃,就看诸位的本事喽。”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