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六节 轰动_弄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您像是打开了心结。”潘巧也尝试着活跃气氛。就像彭元厚提醒自己所说的那样,赵国栋不喜欢那种古板保守的工作氛围,无论是工作还是谈话,他更喜欢一种较为随意轻松的气氛下,潘巧知道既然无法改变这一点,那自己就必须学会适应这一点。

  赵国栋对方心思细腻灵巧颇为欣赏,看来西江区委宣传部两个副部长都是些心思灵动的妙人儿,倒是彭元厚这个当部长的却是古板方正得很,也不知道他们这一正两副是怎么搭配工作的。

  “呵呵,潘巧,你判断很准确。我不得不屈从于压力,同意接受采访,你去和老彭向毛萍汇报,说我服从市委统一安排,但是最好不要让我直接出现在镜头前,或者说如果真要摆个姿势,那也最好是侧面,模糊一些,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反正河里的情形他们已经拍摄了下来,这些不过是些辅助情节,至于采么?只要不涉及我私人情况,我可以酌情回答。”赵国栋终于松了口让潘巧喜出望外。

  省里边的《抗击特大洪水袭击专题报道》还是先于央视新闻的《东方时空》中出现在广大电视观众面前,只不过赵国栋的光辉形象在省台的专题报道中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员角色出现,而在《东方时空》中则以相当细致的剪辑片断再现了赵国栋四人拯救落水母女二人的情形,并且还采访了当事人和被救者,而这个细致入微的片段顿时在全国也引起相当大的震动。

  《光明日报》也以一篇专题来介绍了这样一桩令人感动的事迹,文笔相当好,而且将整个事情经过情节刻画得栩栩如生,连赵国栋自己看过之后都不得不承认连他这个当事人都没有这篇文章作者对于这件事情的详情了解得如此详尽细致。

  蔡正阳、刘岩甚至雷向东以及在安都的不少朋友同学都把电话打了过来,询问赵国栋具体情况,赵国栋每天需要重复无数次千篇一律的介绍,让他已经有些麻木不仁而又痛苦不堪。

  此时的赵国栋唯有祈求人们是健忘的,尽早将这一个细节早一点忘却,他实在不愿意因为这样一件事情而把自己所谓的“高大的**员形象”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拿赵国栋自我解嘲的话来说,自己距离一个真正的纯粹的**员要求还差得远,真要把自己放在阳光下用放大镜观察,保不准儿就要发现自己身上无数瑕疵污点。

  但是似乎这个时候老百姓的记忆力和兴奋点却又始终难以消褪,三天之后,关于赵国栋的这份“丰功伟绩”仍然在广为传颂,甚至远远超过了赵国栋先前为力挽西江区南部数万民众不受洪水荼毒的所作的种种,这让赵国栋也颇为失落。

  好在民众是感性的,而领导则是理性的,他们能够分清楚孰重孰轻,赵国栋也只能抱着这种心态来聊以自*了。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