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九章 换个型号_大国制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去县化肥厂,也根本不可能认识你……算了,你还是别问这个了,安心做好后面的事儿吧。”

  “行……”

  余东峰回房间去了,躺在床上的钟白则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这条路还很长、还很难走,但如果真的离开体制仅仅只想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那他这一世重活的意义就不是自己的初心了……

  ……

  怎么在乌迪尔厂找到合适的理由和合适的时间插队生产这批DWX31液压支柱,钟白并不担心余东峰会没有办法。

  随着在社会上的历练,尤其是进几次跨国商务的经验,钟白对余东峰的能力已经充分信任,他甚至都不需要再给对方那些细节性的提示,而只需要点明方向,余东峰就会用他自己的方式把事情做好。

  这也是余东峰的成长。

  在这个弄潮儿的时代,只要你有了合适的平台和机遇,再加上那颗用于开拓的心,成长的难度远远高于前世。

  毕竟,前世的那个年代,很多行业都已经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固化,很多供应链、市场早已成熟,哪儿还有这么容易发挥的操作空间?

  而在这波委托生产之后,钟白终究需要建立一个单独的机械制造厂,否则国内市场的大缺口无法通过绕道到乌克兰工厂生产,一圈运输之后再转回国内使用,那得给国内大大小小的地下矿山增加多大的成本?

  赚钱自然是要赚的,但不可能让国内企业为此掏更多不该掏的费用,那样对华国矿山业的发展长久看来不但不是一个利多,而且还会增加成本,得不偿失。

  其实钟白一开始是有心把这个自己开设的机械厂放在国外的,但他仔细一想之后又觉得不太妥当。

  国外人工成本太高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就算利润高一些也要如履薄冰,毕竟现在还是80年代初,还没有到那个全球高度融合的地球村时代,只要成了出头鸟,保不齐西方国家会怎么收拾这间机械厂呢。

  嗯,还是得弄在国内才行。

  天都市,或者说整个天河省其实是不大适合的,这是因为机械制造厂要生产产品,其背后还需要一整套与之相对应的产业链,不但完整而且也要考虑成本。

  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工人的问题,没有高素质的工人,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工业企业,这一点在工业社会里已经经过无数例子证明过了。

  这座机械厂的具体位置,钟白已经有了一些意向性的规划。

  两个位置,一个是北方,一个是西南。

  这两个地方都有其重工业发展史,北方就不提了,在新华国建立的初期,我国绝大部分的重工业企业都位于北方。

  北方又分为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虽然从产业链完整度上来看,东北更加适合一些,但钟白首先便将东北地区暂时排除了。

  因为那里基本都是大型国企,而自己这个生产液压支柱的机械厂一开始规模不可能太大,和大型国企打交道也未必有那么方便。

  更重要的是,东北地区的企业在执行生产订单的时候,其模式性思想惯性来得更大。

  而华北地区这一点就要强上许多,尤其是在京城、津门这两个城市,改革开放的力度大不说,而且还能享受到一些政策上的优惠,这一点无疑是加分的。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