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7 日不落的余晖_奋斗在苏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国成功的奴化了,但是在整场二战中,已经很温顺的印度人,还是被他的英国主子坑急眼了。

  在一九四二年的时候,随着日军进攻中南半岛,大批的难民涌入印度,再加上英国持续从印度掠夺物资,以补偿自己在欧洲战场遭遇的损失,印度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粮荒。当时的英国殖民者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在印度搞起了粮食配给制,而且,他们所实行的粮食配给制,要比苏联的战时政策残酷的多,其明确规定,在粮食分配的过程中,所谓的上层阶级、中层阶级、政府人员、军人优先配给,至于普通的印度人,死不死的没人管。

  类似这样的配给制度,后来发展到了各种物资领域,甚至还包括了药品。就这样,灾难席卷了整个印度次大陆,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四年,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病饿而死,其惨状可比后世英美所宣传的乌克兰大饥荒要难看的多。而甘地所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动起来的。

  另外,作为二战期间英国的首相,丘吉尔对印度人也极度的不尊重,他甚至公开嘲笑被印度人称为“圣雄”的甘地,说人家是个“半裸的骗子”,还建议身为印度总督的维韦尔骑着大象,去把甘地给踩死。

  就这样,印度国内的独立运动也兴盛了起来,除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外,还有一系列暴力抗争运动,弄的英国人焦头烂额。

  总之,英国人现在的日子非常不好过,如果艾德礼早知道战后英国所面临的局面会如此残酷,估计他会直接退出首相大选的。

  分析了一番英国在全世界方面内所面临的麻烦,莫洛托夫同志才终于谈到正题,他说道:“我认为,面临当前这种复杂的局面,在英国国内,工党与保守党之间,很可能已经形成了某种政治默契,他们需要扭转当前这种被动的局面,至少,是需要转移矛盾的焦点。也就是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这篇演讲,不仅仅是说给美国人听的,同样也是说的英国人听的,他们需要将联盟塑造为另一个德国法西斯,并以此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转嫁矛盾。”

  维克托听的暗暗点头,没错,莫洛托夫同志在这一点上分析的非常到位,丘吉尔到美国发表的这一通演说,的确是既有给美国人拱火的意思,又有给英国国内矛盾灭火的用意,确实是一举两得。

  后世的时候,类似这样的手段在西方国家很常见,就像美国,在维克托重生之前的那段岁月里,每当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不管是民主党候选人,还是共和党候选人,都会将中国问题拿出来大说特说,恨不得将中国描述为重生世间的撒旦,而且他们一旦在总统大选中获胜,就会朝着中国头上丢核弹。可等到选举真正结束了,获胜的那一个依旧会选择与中国合作,毕竟选举是选举,施政是施政,两者虽有关联,却也有不同。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