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7 迟疑_奋斗在苏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录。

  卡累利阿地处联盟极北,进入九月中旬,天气正变的越来越冷,那种入冬的感觉已经非常明显了。

  共和国的工作会议已经在两天前宣告结束,总的来说,这次的会议是比较成功的,维克托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推行,没有人跳出来和他唱反调。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他没有触动别人的利益,也没有在人事上做出调整的缘故。

  这次的会议虽然结束了,但维克托的心却没有平复下来,他依旧在考虑着那个有关“干部民族化”的问题。

  维克托意识到了这个现象的危险性,所以,他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

  但话说回来,维克托也知道公开讨论这个问题,甚至是对这个问题展开批判,其本身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因为在联盟内部,民族问题向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首先一点,在卡累利阿本地,吸纳新党员的时候,按比例优先选择芬兰族人,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所特殊采取的措施,它在卡累利阿当地具备相当的普遍性,毕竟共和国目前的执政党,就是所谓的“卡累利阿-芬兰共产党”,而不是联盟的布尔什维克党。

  另外,在卡累利阿地区目前的干部群体中,芬兰族人也占据着绝对优势的比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共和国的“三巨头”中,除了维克托自己之外,剩下的人民委员会主席、最高苏维埃主席,都是芬兰人,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斯大林同志想要给维克托一个表现的机会,这个共和国的第一书记,说不定也会是一个芬兰人。

  没错,联盟所提出的民族自治、自决,并不是象征性的,而是实打实的。就拿各个加盟共和国来说,撇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两个特殊的存在,其它的加盟共和国主要领导人,几乎都是其本民族的人,包括了最高苏维埃主席、第一书记以及人民委员会主席等等等等。

  这种任命惯例,并不是某一特定时期才存在的,而是贯穿了联盟的整个历史。在维克托前世的时候,一九八六年,戈尔巴乔夫解除了哈萨克斯坦第一书记库纳耶夫的职务,转而任命俄罗斯人科尔宾出任该共和国中央第一书记,结果,引发了震惊世界的“阿拉木图事件”。且不管该事件的起因究竟是什么,至少,从这一事件的缩影里,能够看到联盟“干部民族化”的显著特点。

  当然,如今卡累利阿的情况还没有严重到那个程度,但如果维克托贸然提出这个问题,并公开反对甚至是批判干部、党员民族化的现象,其最终的结果,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卡累利阿本地的芬兰族干部产生对立情绪,而这对他的工作开展将是不利的。

  另外,除了卡累利阿地方上的问题之外,莫斯科又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一旦维克托公开向干部、党员民族化的问题开炮,克里姆林宫会站在他这一边吗?这一点还真不好说。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