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3章 日企和韩企的扎堆出海策略_大国机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咱们会被他们碾的渣都不剩!”

  说道日企,季东青也不喜欢。

  斯兰考特扁扁嘴,虽然心里也知道季东青这是托词,可是现在这也是事实。

  季东青和自己都是单打独斗过来的,人家日企和韩企是出门就一堆,浩浩荡荡铺满某个市场。

  大厂带着小厂,供应链和技术人才相互之间都能够共享,极大地节省了所有企业的运行成本。

  谷/span前阶段斯兰考特带着自己的助理去了中亚某个国家,结果超市的女孩第一句话就问斯兰考特的助理,你是韩国人么?

  弄得斯兰考特的助理非常不满意,但是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当地从汽车制造厂到超市加盟店,亚洲饭菜都是韩国人占主流。

  中国的酸菜方便面在这边是属于韩国人的,不客气的说在当地的市场上,你想找中餐厅,绝大多数都是韩国人开的。

  当地人打工绝大多数去俄罗斯和韩国,至于中国,虽然与这些国家接壤,当地人却无视。

  这中间的原因值得每一个中国企业的深思,单打独斗的出海模式,相互攻讦的挖墙脚思维,最终给当地人的印象是中国人不友好。

  若非一些超大型国企在当地有一些项目,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中国企业还能和韩国企业抗衡。

  大宇汽车这个品牌在中国几乎没人知道,但是在中亚却很出名,售卖价格非常昂贵。

  即便是这样,当地人也非常喜欢,每天擦得漂漂亮亮的,即便是家里只能吃囊。

  这种无形的文化输出模式,造就了当地人印象,韩国人高大上。

  季东青在孟加拉的投资同时也带出了一种效应,中国人有钱善待员工。

  这是季东青没想到的结果,这些年遭遇季东青之前来的那些企业,尤其私人企业,在本地人看来就是血汗工厂。

  很多公司在本地人最重要的宰牲节,新年都不放假,频频和当地人发生矛盾。

  在国内某些私企老板的思维力,给你钱你就得给我干活,什么节假日?

  长期以来国内优秀的产业工人给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太多的优越感,说白了就是惯出了毛病,一些人把中国的管理模式带到了国外,让国外的员工很不舒服。

  有时候当地招工,听说是中国企业没人愿意去,因为那就是血汗工厂的代名词。

  好在季东青及时雇佣中航上路,对方每一条政策都严格的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

  哪怕是有时候工期实在是太紧张了,该放假也要放假,这是对给你打工人的最起码尊重。

  这两年中航代表季东青没少领取各种当地授予的奖项,意味着什么季东青都不知道,反正摆在门口就好了。

  “季,你的密封件我可以批量送往欧洲了,就在这边来做吧,孟加拉这边到欧盟那边关税很低!还有你们国内企业的丰田供应商资格都要给我有电子版……”

  “没问题,兄弟,你办事我放心!”

  掮客们从来都是伺机而动,季东青现在拿到了日本最重要的两家汽车企业的订单,这是实力的象征。

  尤其丰田,在欧洲卖的很好,省油,马力还不错。

  一辆车上面涉及到的密封件成千上万,欧洲那边生产的配件太贵了,斯兰考特正是钻这个空子,再赚上一大笔。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