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四章 雷峰悲歌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俶写了一封信,要他联合大宋一起攻打南唐。事情的起因是赵匡胤要召南唐后主李煜入朝,李煜担心有去无回,“称病”不去,给了赵匡胤一个攻打南唐的借口。

  很快,李煜也给钱俶写了一封信,说明唇亡齿寒的道理,“今天没有了我唐国,明天还有你吴越吗?”力邀吴越与南唐联兵,一起来攻打大宋。

  钱俶左思右想,认为南唐是打不过大宋的。他不敢也不想与大宋作对,吴越治国一贯的方针就是:尊奉中原,永不称帝,对中原政权是只认山头不认主子,不扩张,不参战,与民休息,保一方太平。

  《钱氏十训》中就有“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大宋皇帝赵匡胤确实是难得一遇的真主,有一统华夏之雄心,天下大势,分久必合,都是炎黄子孙,打断骨头连接筋,吴越必将与时俱进,早晚也要加入中华这一大家庭。

  钱俶立即给赵匡胤写了回信,表示愿意听从赵匡胤的旨意,坚决奉大宋为我吴越的宗主国,配合大宋攻打南唐,出兵与宋军会师南唐金陵。

  开宝八年(975)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破城,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国。钱俶心里很清楚,南唐的今天,就是吴越的明天,啥也别说了,抓紧时间建塔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

  《佛说造塔功德经》里说,如果你发心造塔,哪怕小到一枚庵摩罗果那样,在塔内放任何一部佛经或一句偈子,这个人的功德就相当了得,“其人功德如彼梵天,命终之后生于梵世;于彼寿尽生五净居,与彼诸天等无有异!”

  《妙法莲华经》里说,哪怕是小孩子玩耍,聚一堆沙子做成佛塔,这人也为将来成佛种下了善因。

  雷峰塔的建立无关乎风花雪月,无关乎诗情画意,雷峰塔的本质与初心只是一座佛塔,一座盛放佛舍利和佛经的浮屠。

  ◆入京朝贺

  钱俶知道,赵匡胤已经给他摆下了鸿门宴。大臣们都劝他千万不能去,钱俶又想到南唐后主李煜,如果自己不去,南唐就是吴越的下场。

  为了生民免遭兵戈践踏,免受战乱之苦,开封一定是要去的,见一见大宋天子赵匡胤,表达一下自己的忠心,说不定他不杀我,还可以保全吴越。

  开宝八年(975)十二月,钱俶听从永明延寿大师遗嘱,入宋表贺。出发之前,为祈求自己平安顺利,钱俶将西湖北面宝石山上刚刚修复完工的宝塔,更名为保俶塔。

  吴越自唐末立国,杨行密、李昪割据江淮一带,每次进贡中原朝廷,或者中原朝廷派使者来吴越,都要从登州、莱州入海或者登陆,经常有使者溺水身亡。

  钱俶即位时,后周世宗柴荣派使者对钱俶说:“我此次一定要平定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