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各怀鬼胎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清廷海军的战船中,基本都是二三百料的小船,四百料战船只有几艘,再大的就基没有,这是因为中国北方的造船技术远远落后于南方,而监造的战船也多是小船,因此基本没有多少战斗力。不过在这段时间里,朝鲜的将军李杜国也监造出龟甲船二十条,其中有三条体形较大,其余和当年李舜臣所用的一样。加上后来朝鲜又向清廷进贡了五条龟甲船,现在淸廷一共有二十五艘龟甲船了。

  多尓衮也曾亲自赶到天津,观看过这种龟甲船的训练,到还十分满意,也对龟甲船寄于了厚望,因此也下令,将龟甲船单独编成一支舰队,都交给李杜国指挥。

  在商毅出兵进攻马尼拉的时候,多尔衮曾把郑芝龙和李杜国都招到北京,一方面是询马尼拉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了解海军的情况。

  当时李杜国可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认为有了龟甲船之后,不必害怕中华军的海军,甚致向多尔衮请令,要带着龟甲舰队去进攻中华军在登州的海军基地。但郑芝龙的看法和李杜国刚刚相反,现在清廷的海军仅仅只是刚起步,根本不可能是中华军的对手,龟甲船根本就是华而不实,并不可大用,如果冒然进攻必败无疑。

  其实郑芝龙故意把龟甲船贬得一钱不值,其实是用的激将法,希望多尔衮能让李杜囯带着龟甲船出战一次,因为只有等李杜国被中华伏波军彻底打败了,清廷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说不定会放松对自己的监视。

  不过多尔衮毕竟不是好糊弄的人,虽然李杜国说得信心十足,但怎么听,多尔衮也觉得心里没底。毕竟中华军的海上战斗力摆在那里,连续发动了两次海外战争,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而龟甲船仅仅只辉煌过一次,还是在五十多年以前,这两下一对比,也不难得出结果来,和中华军交战,龟甲船多半也是胜多负少,因此多尔衮也没有答应李杜国的请战。

  而郑芝龙见激将不成,又向多尔衮建议,如果只靠自行造船,海军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发展,因此向荷兰人买船,不失为一条发展海军的捷径,当然郑芝龙知道,从荷兰人那里买来几条船,其实也是与事无补,但这样做的目标,是希望与荷兰人建立关糸,希望能借助荷兰人的力量,帮助自己出逃。

  这个时候,清廷通过北京的传教士,和荷兰人、葡萄牙人都取得了联糸,但趸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购买枪炮,并雇请人员帮助清廷监造火炮。但谈判进行的很不顺利,首先是葡萄牙人对清廷并不感兴趣,他们能够守着澳门进行贸易就足够了,而且北京也离澳门太远了。

  荷兰人对此到是很感兴趣,不过荷兰人的胃口也不小,要求租借天津或者是辽东地区的某一处地方,或勃海湾里的某一岛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