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5章 依子房之计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沛公一听大喜道:

  “打一见面,我就觉得我们之间有缘,子房兄若能鼎力相助,何愁大业不成呢?”

  于是,沛公授张良为厩(jiù)将(注1)。

  沛公与张良两人,相见如故,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沛公。

  在此之前,哪怕在募集到兵勇之后,张良时常与带队的将领讲说兵法,奇怪的是张良所言,无人理解,更没有人赞赏。

  而张良对沛公讲述的时候,语语投机,张良说了上句,往往沛公即能明白下句要说的意思。

  张良事后对人感叹道:“沛公智识,定由天授,否则我所进说,统是太公兵法,别人不晓,为何沛公独能神悟呢?”

  作为谋士,深通韬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谋略的前提则是,要有善于纳谏的明主。

  于是,张良从此打消了投奔他人的念头,决定跟从沛公。

  这次不期而遇,张良“转舵”明主,成为沛公的智囊依赖,简直如虎添翼。从此,张良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聪明才智也有机会得以充分发挥。

  一方面,说明了张良能在纷纭复杂的形势中,具有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另一方面,沛公慧眼识人,擅于察人、用人,广泛的网罗人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双方的合作,岂非天意。

  就在沛公喜得张良期间,果如张良所料,项梁剿灭了景驹,随后又进攻已被秦军占领的薛城,立下。

  这时,沛公的地盘仅剩下沛县附近,沛公征求张良的意见,下一步该当如何。

  张良说:“公若想攻城,现在砀郡最近,且多有兵马,可趁机而入,攻下砀郡后,可以补充兵马粮草,再行计议。”

  沛公有些担心地问:“可我听说,砀郡有八千守军,以我们三千兵力,恐怕难以取胜。”

  张良胸有成竹地道:“对砀郡,只宜智取,不可强攻。”

  沛公问:“如何智取呢?”

  张良对刘邦道:“我们只需提前派百名勇壮之士,化作平民,白日里混进城去,天黑以后,斩将夺关,打开城门,举火为号,我大军即可杀入,岂不是事半功倍之举么?”

  沛公大喜道:“此计甚好,就依子房之计。”

  于是,在军中挑选了百名勇壮之士,由樊哙率领,在白天时分,化作行脚商贾和担薪卖柴之人,从四城陆陆续续混进砀郡城里。

  到了三更时分,樊哙带人,在事先约定好的东门突然放起火来,抽出随身携带的短刃,杀了守城士卒,夺了兵器,占领了东门。

  闻讯赶来的守城军,与其展开激战,试图消灭这伙“盗贼”。

  樊哙身先士卒,表现英勇,连斩十五首级,打退了敌军,城外早已埋伏的沛公军,趁势杀进城里。

  除了一少部分守军,护着砀郡守逃跑以外,其余守军悉数投降。

  沛公进入砀郡城,收编守卒得六千人,队伍壮大到九千人,于是,整顿军队,论功行赏。

  张良献策录首功,樊哙夺城有功,被封为国大夫。

  注1:厩将:古时官名,负责车马后勤方面工作的将领。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