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一章 唐且使秦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不答应,安陵君眼里还有本王吗?”

  唐且笑着对秦王道:“大王,这是安陵君为大王您着想啊!”

  秦王哑然失笑道:“笑话,我今天倒要听听,你这安陵君是如何为本王着想的?”

  唐且道:“大王,安陵君是从天下的道义上,为大王着想。大王相继灭了韩、赵、燕,可这三国之后和三国之臣,大王不可能尽屠。如果这些人都拼力抵抗,大王的功业不知何日能成?”

  “而如果大王,能对各国之后善待,譬如像安陵君这样,给他一个城池,让安陵君做一个榜样,代替大王守城,那样的话,天下是不是可以唾手可得呢?”

  秦王道:“安陵使臣,你的话是在挖坑给本王,本王之所以讨伐诸国,就是为了使天下一统,尽快结束这几百年来纷纷扰扰的征战局面,使天下黔首摆脱刀兵之苦,所谓的以战止战是也。”

  “现今,大梁兵临城下,将至壕边,魏国指日可待,国灭之时,安陵岂可以独存。你回去告诉安陵君,也让安陵君劝告魏王,识时务为俊杰,尽早投降,以免玉石俱焚。”

  说到此,秦王看了看阶下唐且道:

  “不过,我见你也算个忠厚的长者,回去告诉安陵君,如果真为安陵着想,就尽早放弃抵抗,早日归顺大秦,如此,本王可保安陵无恙。”

  “念在安陵君识大体,又有些气魄,魏国国灭之前,本王不会派兵攻取安陵,待魏国国灭之日,他的祖业和宗庙都不存在了,那安陵只能姓嬴了。”

  就这样,唐且回到了安陵。虽然没有达到秦王允许安陵作为孤城存在下去的目的,但也使安陵赢得了喘息之机,可算不辱使命。(注1)

  话说,唐且回到安陵,将使秦的细节说与安陵君,安陵君对秦王对安陵的对策,有了预判,更加坚定了守城的决心。于是,督促褚布加紧练兵,早日成军。

  注1:之所以记载这段故事,实在是出于初中的那篇课文《唐且(一作"唐雎")不辱使命》。

  据《战国策·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记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这里的唐且即唐睢。而最大的疑点,来自于当时诸侯国之间的任何使臣,在觐见国君的时候,是不能带任何兵器和武器的;所以后来才有专诸将剑藏于鱼肠里刺王僚,荆轲将匕首藏在地图里刺秦王的故事。

  而此时的秦王早已经历了荆轲事件,秦宫上下,怎可以允许唐睢带剑而入,更如何能允许一个小城的使臣离秦王太近呢?

  这个故事恰恰发生在这段时间的安陵,本文不得不补录在此,以正视听。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