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4、痛并快乐着_影帝重回十八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少,自己卖鸡蛋灌饼虽然从早忙到晚,但也能挣不少钱,更不用说一入行,好歹还顶着一个‘烧饼帅哥’的名头,也不算籍籍无名。

  而且有老天爷赏的这张脸,开拍的第一部戏,别说龙套,连几句台词的小角色都轮不到自己,上来就能拿一个不错的角色——女主角的渣男前男友。

  虽然那个角色让自己演成一个面瘫,但至少也能丰富履历。

  虽然朱君说的不多,但他一个64年的人,到93年才进央视,对比京大还行的撒北宁,也算经历丰富了。

  经历的多了,不仅丰富阅历,也提高见识,在一些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

  当然,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充实眼界一个充实境界,相比较他而言,曾经在春晚救场的倪平和董青,显然比朱君积累更多。

  不过每个行业的翘楚,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像那句歌“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演戏这方面,我首先是热爱,只有你喜欢它,才会想着去琢磨,去钻研,当看到好的、比自己更优秀的,才会花心思去学习,否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增加的只是时间,而不是成长。”

  “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喜欢还要去做,那的确是煎熬。”

  “能跟我们说说,你当初怎么想着要去学表演呢,毕竟你说你来自一个小县城的郊区,你们高中里,除了个别学生学美术外,再没有别的艺术生了。”

  “如果是正经的回答,那就是热爱艺术,并想献身伟大的艺术事业。”宁远一本正经的坐直身体道。

  朱君一愣,其实也是他演出来的,之前有过沟通,然后顺着宁远的话笑道:

  “那要是不正经的呢?”

  “风光。”宁远笑了起来。

  “风光?”朱君重复了一下。

  “对。”宁远点了点头:

  “印象最深的,就是97年潘常江老师到我们县演出,乖乖……用宋单单老师的话说,那家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老火了。”

  东北腔的学了一通,台下顿时哄堂大笑,而朱君,虽然之前听过一次,但依然也被逗乐了。

  尽管央视的访谈比地方卫视格调高一些也偏严肃一些,但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有以后那么严,更没有那些什么都能上纲上线的无底线举报,所以这个还是在接受的范围内。

  无伤大雅的玩笑,调节气氛,也不会太庸俗。

  当然,宁远还是有所保留,总不能说看他挣得多——门票那么贵还有那么多人去看,而且演一场就是几十万的收入。

  因为平时的生活都是普普通通,接触到的街坊、菜市场都是斤斤计较,谁能想到,一场明星演出,竟然有这么多人能掏几百块钱买票去看。

  其中很多观众都是下面乡镇的人,拖家带口的包车过来,在当时,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