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二章 手掌乾坤 必定不负卿意_汉血丹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草原,无一不是取得大胜!而在这些军事胜利的背后,得到的巨额财富和持续的经济利益,没有人比他们这些曾经参与其中的人更清楚了。

  元召曾经为此说过的一番话,很多人都听说过,并且深以为然。那就是,国家每一次以牺牲战士生命为代价发动的对外战争,可不是只为了成全少数人的虚名,也不是只为了显威风,而是要取得实实在在的疆域和好处的。战争的利益是可以计算的,只有得到的是付出的几十倍乃至百倍以上,才能算得上是国家战争的胜利。反之,就是得不偿失的失败了。

  而且这种战争胜利后的好处,也并不只是朝廷上得到的那些,所有曾经参与其中并且为之出过力的臣民,都应该从中分得大小不一的红利。只有这样,才能激起朝廷上下军民人等对战争的胜利信心和巨大热情,人人为国出力,奋勇争先,以国家的胜利为自己的荣耀。唯其如此,方能称为大国雄风也!

  酒酣之际,元召不厌其烦的又把这番道理详细的讲述了一遍。他的这番见解,以利益驱使臣民鼓起参与战争的热情,使之不厌战。而以国家荣耀鼓舞人心,使人人都为自己曾参与其中而心生骄傲,此为乐于战。正是习得春秋管仲、韩非诸子之牧民学说精髓,使众人听得血脉喷张情绪激昂,恨不得马上就参与其中,为下一场国家战争而出力。

  董仲舒与主父偃对视一眼,两人不约而同地暗中赞叹。此子如此年纪,胸中就有这样经天纬地之才,而且洞察世情人心,俯视天下事如掌上观纹,将来的成就究竟能达到怎样的地步,真是为之期待啊!

  “贤弟高论!长卿虽年长十数岁,亦自叹不如!这次既然要去做这件事,正应该乘风而起,直上九霄,施展胸中学识,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切不可再枉自谦抑,做那功成身退之举了。”

  司马相如轻轻为之鼓掌赞叹,眼神中满是挚诚。四年之前,元召明明可以论功第一,居朝堂,掌重权,可他就只是领了一个安国侯的爵位,然后离开长安退居到自己的封地上,甚至在这几年里很少参与朝堂议政,令包括他在内的许多人都为之感到惋惜和遗憾。

  元召当然明白他话中的意思,点头表示知道。嘴角却掠过一丝不为人所察的苦笑。即便是亲近如司马相如,有些事也不便全部告知。世人只不过看到事情的表象,其实他之所以那样做,除了杀江都王的原因外,还因为他比这个世间的任何人都深深地了解皇帝刘彻的性格。

  这位在后世留下很大名声的皇帝,他的本身性格也如同他的功业一般,充满了矛盾和复杂。他把一个王朝推上了盛世巅峰,又亲手把它推向了滑落深渊的路口。他的心胸既恢宏大量,又狭隘多疑。既能慧眼识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