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三章 就怕事情闹不大(中)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堂审理案件。于是,很多观众自然而然的就会认为老百姓只要有什么官司就会跑去敲那面鼓,但实际上这是古装影视剧传递给大家的一种误导,这面鼓老百姓可以敲,但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敲,要敲响它是有前提条件的。

  如果一个老百姓因为张家偷了自己的狗,李家占了他的地而去敲了这面鼓,县令接到这种案件非但不会受理,反而会让官差把他押下去打个几十板子先。

  什么上京敲鼓,只是一个说词,而不是真的去敲皇城外的登闻鼓,要想见皇帝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百姓都不能说见就能见的,一般是皇帝招见大臣,那么如果有冤情击登闻鼓能不能见到皇上本人?任一朝代均无大臣击鼓求见皇帝的,从宋代以后在府县官衙门口倒有鼓,百姓有冤屈可以击鼓上告,府县长官应当受理。但这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很少有这类事情发生。基本的诉讼还是以递状纸为主。

  百姓是根本无缘求见皇帝的。至于大臣,要想晋见天子也得通过管事太监传达,不是你想见就见的。别说击鼓,就算鸣枪放炮也没用。

  一旦登闻鼓响起,必有惊天大事要发生了,登闻鼓院外有门禁守卫,只因门禁守卫看到的是二位女子而来,还当是谁家的内眷也不当回事,等近了身后要么是问路又或是求见谁谁,可是想不到其中黑衣女子上来左右一个肘击,给干翻在地,而另一白衣女子直接冲入院内,登上了鼓楼。不由分说拿起鼓槌正准备敲。只听到边上一人道:“这位夫人,先不要敲,有什么冤情可先申诉,一旦鼓声响起,纵有冤情也是要先挨二十板子。”

  喊话之人正是司直,姚颖一听也不多话,就随身拿出一本奏折状的东西,直接扔给了这位司直,司直打开“诉状”慢慢地看了起来,此时鼓楼下面已经围满了许多人,有的看热闹,有的在大呼小叫着让禁军前来。而公上缨手握软剑拦着上楼的通道口,不让下面的人上前。

  还没等司直看完“诉状”,登闻鼓随着姚颖手中的鼓槌敲击之下响起。一声紧似一声,立马就惊动了六部。因为六部距登闻鼓院最近。

  三品诰命夫人敲响了登闻鼓,司直手中拿着“诉状”看后已经惊得头上冒汗,在鼓声中放眼一看,这事六部中都不适合处理,立即把“诉状”报请登闻检院。

  姚颖在这份“诉状”中,不是什么替平安伯求情,也不是推脱之词,而是一件不相干的另一件大事。

  因为这件事太大了,登闻检院諫议大夫在明朝可是从五品官职,职位不高也不低,可见当初朱元璋设立鼓院时很是看重,登闻检院的诉状可直接绕开六部三院直达内廷。可是目前朝政凋敝,鼓院諫议大夫就把此“诉状”直送内阁。

  这份由三品诰命平安伯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