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三章 褚桂平的逍遥梦(九)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慈带来的好,还不止这些,每年捐粮捐银给书院,而这些都成了县衙里面的政迹。对于左坊近邻,遇到了点困难,去李庄讨要几钱十几钱,总能得到帮助,如果有人说李慈是坏人,肯定有一大帮人出来跟你翻脸。

  所以说身边许多的好人,保不准就是掩藏得很深的伪君子,而舆论中或者大众口传中的坏人,说不定正是我们值得尊重的好人。

  崔科是谁?崔科就是崔钰的哥哥,崔钰正是天顺六年三甲出身。曾任四川犍为县令,因荆襄之乱被贬三河古镇知事,后官场不顺,遭庐州官府排斥,投奔平安府,在章子俊的操弄下目前为榆林县令,可是在台下,却是平安府的左膀右臂,跟平安府一荣俱荣。崔沫正是寻找大伯崔钰而去,这可是妥妥地三服内血亲,古代特别讲究这种血亲关系,路途遥远,崔沫一路乞讨着来到了平安镇投奔大伯崔钰,好在几年前大伯崔钰曾有书信给大哥崔科,当时崔钰刚来到平安府,所留下的地址。

  在郓城东南有一大户人家,明初,王氏自琅琊迁郓邑城内,明永乐二年复迁此。到了正统年间,村内有丁姓为里长,威望较高,故改村名为丁里长集,后简称丁里长。所以说丁里长不是人名,而是地名也。

  张氏岩祖,明初,随驾北征,靖难后隐居兖之西鄙。二世居任城,任漕粮官,三世居御屯,到了此时已有七世,这户人家姓燕,家主燕瑶北,全家人丁百余口,燕瑶北有妻妾十八衩,儿女二十八,粮田百十顷,可谓是家大业大。但凡这样的人家在某一个地方有这样大的势力,朝廷中必有后台撑着,要不然早就被地方势力吞了。

  燕瑶北大哥燕杰字廷英,宣德五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升光禄少卿,进陕西左布政使,擢左副都御史参赞甘肃军务。天顺元年左迁山东右参政,成化初仍以左副都御史巡抚苏松等府。在郓城这个地方真是人才辈出之地,不光民风彪悍,习武成风,还是一个官宦豪门云集之地。小小一个郓城北有李家,南有燕家。

  李慈的儿子李念致跟褚桂平曾在重华书院同窗读过书,可谓是年龄相仿臭味相投,李念致没有褚桂平的先天优势长的帅,却是富二代多金,一个帅一个有钱,这两人搭档各取所需,也就成了好朋友。有道是:“人生四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脏,一起嫖过娼。”

  此时李念致跟褚桂平正在德寻酒楼吃一种新奇的火锅,火锅本不稀奇,在明朝很是普遍,听说德寻酒楼所用的火锅底料是从平安镇那边采办而来的,配上郓城当地的小尾寒羊肉加上黄泥岗酒可谓是一绝,吃完羊肉后,最后把这一锅火锅汤底下几包仙人面面后,那种香气可以直冲脑门,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