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状告章子俊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司狱。州下属除了知州外,也有同知、判官、吏目。最后县就是知县、县丞、主簿、典吏。

  同样是同知、判官,知府的级别高出知州一级,所以级别也就大不同,就说目前庐州府同知、通判要比无为州高一级,庐州知府同知为正五品,无为州同知为从六品,章子俊目前是知府正四品,李胜为知州从五品,差了三级。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官员止步在五品官职以下的原因,在大明朝步入正七品行列才算是为官,可是从七品想要升任为五品很难,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全是血泪,五品想要最进一步那就更难,不拼出个你死我活,是很难上去的。正因为这样,就明白了为什么要留京为官了,那怕只是在京城的一个九品官职,也比地方上的七品县令有前途。

  章子俊任庐州知府的抵报,早就到了地方县以上的衙门,在这半年来,李胜多次写信让敬一贤弟来无为,一叙相思之苦,再续友人之情,还写了一首诗词表达老友之间的友情。

  可是章子俊一直没有机会去无为看望李胜,这一次,南京的曹衡带信给李胜,说是南直隶收到庐州府有官员上疏,章子俊为知府以来,大力营造,侵占良田,中饱私囊,私自发放朝廷官银,与民争食,把昔日鸟语花香庐州弄的乌烟瘴气。然,在平安伯时巡按江南,纵容家奴,滥杀无辜百姓,欠有命案二条,当地官府敢怒不敢言…….。

  曹衡是想通过李胜去给敬一送口风,免得遭灾,这样做曹衡也是为了自保,如果直接去信给庐州的话,到时就说不清了。

  当李胜接信后,立马就打着去知府述职的借口,坐船去往庐州,无为到庐州起码要行十日的路程,等李胜的船停靠在庐州南薰门后,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河中全是船,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有运煤的,还有一些石头,大批的木材,上得岸来,一路上车水马龙,长长的大辕马车队一辆接着一辆,一眼王不到头,从南薰门往西,运送着各种各样的物资,多个商队就在城门口排队进入,进入城内商业繁华的不像样,为何这番景象?李胜带着许多的疑问。

  其实很好理解,章子俊取消了许多以前隐性的地方税和收费后,又大力营造房地产业,就带动了许多商业机会,这种外溢现象是必然的结果,直接和间接之下,路边冒出了许多新的产业,造房要沙石料,那么一些竹篓、竹挑子用具就增多了起来,城内各家打铁铺子生意也就兴旺,各种铁钉,门环、铁铰链、锄头、铁拉扒子、开石用的铁凿子、大铁榔头、铁芊子等等,其它的就更多了,造船修船的,造马车修马车的,油漆店铺、各种手工编织作坊、麻绳店铺等等这些直接跟营造有关的商家在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