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章 我来我见我改变_曹操的主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徭役还有什么意义?!

  “主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王庸组织了一下语言,“若百姓手里有钱,而且每年都有稳定收入。他们有了生活费用之外,多余的钱,是否会选择去修缮房舍,购买农具,甚至生活用具?”

  “若有条件的话,谁不希望自己日子过得更好?”曹操略作思考后,同意这个说法。

  王庸闻言松了口气,继续解释道:“百姓购买农具,那么铁匠铺和布庄,甚至是木匠铺的生意就会变好,铁匠铺的生意变好,就需要更多的铁矿,这样就带动了铁矿的销量;布庄的生意变好,就需要更多的布匹,于是种植亚麻的百姓的收入就会提升;而木匠铺的生意好转,就需要更多的木材……

  城里的经济好转,百姓对饮食的需要就会提升。提升的结果就是农作物的价格就有所提升,最终农民的收入也会提升。而商业活动的过程,也会使得商税有所提升,最后当经济活跃起来之后,官府也能收到更多的税金,这部分的提升,甚至比支付给农民那部分的薪水还要多得多。同时各行各业变得更加繁荣,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无忧的意思,你不支持把钱存起来的情况?”荀彧却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钱的本质是等价物,本身不过是填不饱肚子,暖和不了身体的金属制品。让它们在民间流通,才能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反之若是都存起来,结果就是整个市面都死气沉沉,同时物价也会逐渐提升,最后百姓越来越买不起自己需要商品,城里的百姓越来越吃不起自己想要吃的东西,税收也就开始逐渐下降……”王庸想了想回道。

  “那么说来的话……”荀彧到底是管账,自然清楚这几年的情况,“以东郡为例,的确税收在这两三年有所萎靡,最初以为是天灾人祸所致……仔细想想,物价突然提升,和民间财富储备不足,估计也有关系。”

  “只是这可涉及到《汉律》的修订……”曹操有点为难。

  “可以在许都,甚至是颍川郡试行,然后两三年后取得成果,再逐渐推广出去!”王庸连忙提议,试点模式,不管是在哪里,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比如张居正的变法,便是在福建和广东作为试点,然后再逐渐推广出去。后世有什么政策,也是地方试行,然后才向全国推广。

  “嗯,回去之后我会禀明陛下,在许县推广,屯田制也不错,熬上两三个月,争取多种一些高产作物,或许能够满足需要。”曹操这段时期,也算是从谏如流,尤其是那些,明显为她考虑的建议。

  或许是年轻,脑子还算灵光,跟得上节奏。换了晚年,考虑一个问题都需要思考半天,群臣你一句我一句的,直接就分析不过来了。当然,这是原本那个世界的老曹,这个世界的曹梦,按说还有上百年的青春期来着!

  王庸甚至怀疑,这个世界的三国,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是不是要给他打赏两百年?到时候,人口问题,怎么解决?不会真的内战到亡国灭种吧?!

  好在他穿越到这个世界,投了曹操,那么怎么说都要横插一脚,提前结束这个世界的战乱。好让华夏民族,能早点把目光,从内乱,向北方,和西方,甚至是东方和南方转移。

  基本的策略订下,黄巾之乱也已经停止,自然没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

  不过荀彧却是建议,派兵南下,趁着汝南郡如今被黄巾贼肆虐,各地都缺乏足够的守军,直接威压收服,把地盘扩张到汝南郡去。

  曹操闻言略作思考,在曹仁和夏侯惇身上扫了扫……

  为了保证作者君不饿肚子,请保持投(ding)食(yue)!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