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2章 巡狩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过份挤占空间的一个规模,草原胡人还是比较落后的,而游牧这种生活方式,又要求他们占有很大的草场。

  这不像是中原农耕文明,人员集中。

  百多人的小部落,分成数个家庭,往往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子侄们,分散居住,又相隔不远,能够相互照应,又不会影响各自的牛羊放牧。

  小部落上,还有大部落,大部落上面还有联盟。

  实际上这些胡人的组织还是以血缘为纽带联系的,大宗小宗这样不断的开枝散叶,分家出去。

  五百人马,拜访任何一个小部落,都是拥有很大威胁的。

  好在自移驻于此,是以边市为名来的,所以互市以来后,关系倒也不算紧张。

  午后时分。

  远方出现了数顶帐篷,那是一个牧民家庭,一家数口加上几个奴隶,然后是百余牲畜,在一个稍背风的地方过冬。

  雪线上突然出现的这一支人马,让牧民们十分惊慌。

  强壮的家长赶紧披上皮甲,背起弓刀,给马备上鞍。

  牧人让年少的儿子赶紧骑上马去向附近的兄弟报信。

  程处默带着人马,如大雁展翅,分散包抄。

  很快就围住了牧民家。

  程处默跳下马。

  牧民手持着直刀,面色惊惶。

  “你是突厥人还是?”

  “我们是高车人!”

  程处默点了点头,“可以到你帐篷烤下火,喝杯热茶吗?”

  牧民不安,“你们是谁?”

  “我是大唐丰州都督府东受降城振武军使、左千牛卫千牛备身程处默。”

  听着这一长串的头衔,牧民们更发敬畏。

  “不知道尊贵的唐国将军来这里做什么?”

  “巡视边境!”

  牧民帐篷前停着两辆大车,车轮极高,这也正是高车人的标志性特征。

  程处默是知道这些高车人的,他们也被称为敕勒或是铁勒又或是丁零人,是铁勒人的一支,他们的历史很久远,据说是古代赤狄的后裔,匈奴人称其为丁零,鲜卑人称为敕勒,因为他们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又称之为高车。

  他们最早游牧在贝尔加河以东、南地区,后来扩至叶尼塞河上游,与古坚昆杂居。再到后来,高车人迁徙南下,在北魏时,敕勒人大量参与北魏的战争,后来和许多鲜卑人一样融入汉族。

  敕勒人到如今,也是迁移分化最广的一支胡族,从漠北到西域,从阴山下到中原,遍地都有他们的身影。

  敕勒人甚至早就已经分出了许多不一样的新族群了。

  比如高车六姓,袁纥、回纥、纥骨等,事实上,又称为铁勒的敕勒人,数量众多,族群也众多,号称几十姓,真论部族数量,当远在突厥之上。

  在阴山南的敕勒人,其实已经有很多相对汉化了。

  事实上,颉利可汗现在居住的前套汗庭一带,在北魏时被称为敕勒川,便是因为当时是南下的敕勒人游牧草场。

  帐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