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4章 军歌嘹亮(下)_法兰西179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的关照,一方面,是他多少看在老朋友达维的情面上,爱屋及乌的举动罢了;另一方面,法军从各个占领区掠夺而来的海量艺术品,也需要这些专家去努力甄别它们的真实价值,以便在日后可以卖出个好价钱。

  至于眼下法国的音乐家们,安德鲁最重视的其实是33岁的艾蒂安·尼古拉斯·梅于尔,以及他创作于1794年的《出征曲》。该歌曲曾被第一执政誉为“《马赛曲》的兄弟”。

  在后世,梅于尔一度被誉为“法国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法国歌剧作曲家”。他出生于济韦,父亲是一名葡萄酒商人。

  梅于尔从小就展现音乐天赋,1778年师从埃德尔曼学习钢琴和作曲,不久便以作曲为职业。其后成为格鲁克的学生。并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任教。

  安德鲁赞赏认为梅于尔创作的《出征曲》,属于当下最伟大的法语歌曲之一,仅次于《马赛曲》。它对战争时期唤起斗志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安德鲁甚至还将《出征曲》作为德意志方面军(上下莱茵集团)在德意志战争时期的军歌。

  其歌词大意为:“革-命的歌声多嘹亮,胜利为我们扫除障碍,自由引导我们步伐。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遍地军号已吹响,战斗的时刻来到了。发抖吧,法兰西的敌人,嗜血而骄奢的国王!至高无上的人民在前进,暴君快快滚进棺材!……”

  基于此,画家达维曾私下劝告音乐家戈塞克,如果他想要获得第一执政的赏识,让督政-府加大为法国音乐事业,以及巴黎音乐学院的拨款力度,就必须拿出让执政官满意的作品,尤其是要为眼下的战争服务,继而提升官兵士气的军乐方面。

  于是乎,戈塞克便呕心沥血,创作出一首名为《七月十四日之歌》交响乐。而为了获得执政官的支持,他还带上了乐团全体成员,从巴黎干里迢迢赶赴杜伊斯堡进行演出,却并未得到安德鲁执政官的好评,以至于后者在歌剧院里再度睡着了。

  尽管遭遇挫折,戈塞克到没有气馁,他不断的给自己鼓劲加油,要继续为身边的乐团,为法国音乐创造机会。

  等到在从杜伊斯堡返回科布伦茨的大本营时,安德鲁一行人,包括贝尔蒂埃的总参谋部,侍从副官处,以及戈塞克乐团在内的一些非战斗人员,分别乘坐数艘高压蒸汽船,沿着杜伊斯堡的莱茵河,逆流而上,先行抵达一百多公里外的科布伦茨。

  因为科布伦茨位于莱茵河的中端,这里水路交通便利,还能借助科布伦茨附近的摩泽尔河直达法国腹地梅斯。数周前,当安德鲁离开兰道时,就已下令将统帅部大本营搬迁于此。

  此外,科布伦茨也是法属德意志方面军,即上下莱茵集团的后方总医院的所在地。那是无论哪个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