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章 炼丹之法_大明抄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便会相似。

  而这就是丹相合一的难处。

  出自同一门道法的不同法脉,如《大罗伏龙真经》的伏龙、泼天、换海三道法脉,虽然勾连的窍穴不同,但真气性质尚有互通之处,勉强能够将丹相合一。

  要是乱七八糟各种法脉,乱七八糟各种丹相。

  这可怎么合一?

  也不是非得乱七八糟。

  只是法脉积蓄有限,《大罗伏龙真经》三条法脉,《煮海经》五条法脉,每门道法的法脉都不同,唯一一个相同点是——足够凝聚气海。

  丹窍的要求,却比气海高的多。

  不多勾连几条法脉,根本积累不够真气。

  而这个难题……

  方休直接跳过。

  《天魔策》只有一条法脉。

  天魔法脉勾连人身三百六十五个窍穴,能积蓄的真气远比寻常法脉更多。

  一条法脉。

  便只用点出一个丹窍。

  也就只有一个丹相。

  不用合一都是一。

  啧。

  别说对天地法理的解法不同。

  即便是道解与魔解能完全共存,单凭这天魔法脉,道门也得恨死魔门——嫉恨的恨。

  不过这也是工夫花在前头。

  天魔法脉必须沾染三百六十五个窍穴,方休前前后后搜罗的法脉有数十条之多,在勾连法脉上耗费的心血,远甚于寻常道门弟子。

  丹相是后话不提。

  方休结成自在果后,隔天便将丹坯炼出。

  以他的种种便利,点出丹窍这一步,也至少要抄个几年书,才能有足够积累。

  这已是旁人难以企及的进境。

  急不来的事,就慢慢抄吧。

  时间匆匆过去月余。

  方休打开五识的消息,没几天便传遍燕京。

  他一个道门传人,却在六度八识的修行上更进一步,自然要有些指指点点的非议。

  可传授方休佛学的乃是悟真大师,正儿八经执佛门牛耳的白马寺高僧,立时便止下不少议论。

  连东兴山那两座金国庙别传,虽与白马寺有些不合,也不会怀疑悟真大师的眼光。

  以方休这等佛缘。

  只要能将他感化,弃道门而入佛门,那便是佛门一大幸事。

  在道、佛两大门别的争端之前,金国庙与白马寺的间隙,都是可以放下的小事。

  反倒是在某些人的推波助澜之下。

  燕京城中开始有传言……这悟真大师,能将道门传人都指点地打开五识,那该是何等佛学深厚的高僧?

  广林寺因此而香火不绝。

  至于道门之中的非议。

  方休也早已在老山监那漏过底。

  有燕山大罗作保,其余人便是有什么说法,也只能乖乖烂在肚子里。

  老山监得知消息后,还喜出望外,给方休送来不少丹药。

  嘱咐他好生修炼,早日成就真人。

  方休前前后后做的几番准备,这便一一派上用场。

  有老山监与悟真大师背书,没有人还会去怀疑:这个方休,为何能如此之快,轻而易举打开五识?

  即便是格外关注他的有心人,也对方休只有一个疑惑:他是会在五识反哺之下,轻易成就真人,还是索性背出道门而去,改投佛门?

  由得他们猜去。

  方休虽已打定主意,就走道门修行之路。

  却也巴不得旁人瞎猜。

  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此事之后,他既然有投入佛门的机缘,玉蝉子自然便不会再找他的麻烦。

  只可惜。

  跟玉蝉子的关系缓和,跟赵关城的关系却更紧张。

  这一天。

  又有奉部的公务下来。

  “文昌法会?”

  方休翻看着奉部官吏送来的文书,眉头微皱。

  赵关城,打的是什么算盘?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