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一章 清江王去世_大明王朝15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王鏊、王鸿儒在南昌府进行审理冤假错案,进展不尽人意。

  前往官府送诉状的百姓并不多。

  难道是南昌府日常治理的非常好,百姓没有冤屈。

  显然,并不是。

  大家都知道,是因为南昌府有一个宁王。

  作为分封南昌的一个藩王。宁王在南昌府,乃至整个江西,有着无人能比的影响力。

  虽然宁王已经没有大明初期掌握军队的权力,但是经过多年的经营,宁王在南昌府建立了根深蒂固的关系网,势力圈。

  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太子前来江西改革,那只是暂时的。

  忙完了,太子是要走的。

  而宁王这尊大佛可是始终在南昌看着他们呢。

  正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而宁王无疑是地头蛇。

  虽然太子有着无上的权利,能够压制住宁王。但是这也只是暂时的。

  虽然王鏊等人秉公审理了百姓上诉的案件,也及时向百姓做了宣传,可是百姓依旧是无动于衷,并没有蜂拥至衙门,呈上诉状。

  朱厚照远在鄱阳湖剿匪,自然也收到了王鏊等人的信件。

  对此,他只是淡淡一笑。这完全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宁王受封南昌多年。如果仅凭一个告示,就能让百姓开始疯狂地告状。那太小瞧宁王在南昌的影响力了。

  这位可是能够起兵造反的主呀。

  朱厚照将王鏊、王鸿儒两员大将留在南昌府审案。并没有打算让他们如自己在九江府那样,只是为了吸引宁王府的注意力而已。

  毕竟王鏊等人是在他们眼皮底下做事情。如果宁王府不积极应对的话,稍有不慎,就会被太子这边撕开缺口,那就不好办了。

  在朱厚照看来,南昌城,乃至南昌府是宁王的大本营。他们一定会处处小心,予以防范的。这就是藩王在封地经营多年的结果。要想在南昌府撕开一个口子,那是非常困难的。

  即便是抓住把柄,也会像李士实所说,有人会主动背锅的。根本伤不到宁王分毫。

  所以,朱厚照迟迟没有对南昌府动手。

  清理完鄱阳湖的水匪,他就前往饶州府。

  饶州府,朱厚照是不得不去。

  因为淮王一脉,本有希望继承淮王位置的清江王朱见淀去世了。

  对于这个朱见淀,乃至淮王一脉,朱厚照更多的,是同情。这一脉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第一代淮王是朱高炽的庶七子朱瞻墺。永乐二十二年受封。起初是在韶州府。正统元年向皇帝请求,才迁到了饶州府。

  第二代淮王是朱瞻墺的嫡长子朱祁铨。从正统十三年袭封一直干到弘治十五年。当了整整五十四年的王爷。也算是功德圆满。

  也许是朱祁铨当得时间过长。到了第三代淮王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嫡长子朱见濂,早在弘治六年就去世了,而且没有子嗣。

  嫡二子朱见淀被封为清江王。这个清江王,朱见淀足足当了十七年。

  朱祁铨去世后,朱见淀是最佳继承人。只要等到丧期一过,他就能够当上第三代淮王了。

  可是,他却没有等到这一天。竟然去世了。

  这比电视剧都还狗血的剧情就这么发生了。

  好在朱见淀懂事早,留下了子嗣。

  只是年龄尚小而已。

  有,总比没有强。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