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章 社祭_大唐,我可以加持道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同样,由于李秀宁亲身经历过被抛弃的痛苦。

  自己的亲姐妹,十四岁的幼弟,全都死了。

  所以,自己的家太原,自己的娘亲,她是必救的。哪怕是李渊不同意,她也不允许自己的母亲、侄儿们(造反后出生的),再经历一场长安旧事。

  李秀宁毕竟是女子,她与她家的那些为了谋天下,可以放弃一切的男人们不同。

  甚至李秀宁自己也清楚,这一战她没有必胜的把握,很可能一战而亡。也正因为这样李秀宁才必须搞好这社祭,鼓舞出征的士气。

  但是没有人理解她。

  她亲自登门的真人们,由于没有皇命,没有一个愿意为她这次的必败一战搞什么社祭。

  也就是马凡这么个从后世穿越来的,知道李唐必胜,才会敢为她搞社祭。

  “烧香皈太上,稽首礼虚皇”。

  在李秀宁紧张的时候,马凡起香了。

  后世道教重烧香,,对香有很多赞美之词,如“夫香者,兰林上品,海窟灵根,其为本也则至大至刚,其为用也则有情有性”;“夫香者,钟灵海岛,植本壶丘,根株坚秀,历岁月以维长,气味芬芳,超桂兰而擅美”等等。

  但是在马凡道行之下,这烧的不是香,而是商周的“燔柴”之礼。

  马凡看到的是“火性炎上,通真达瑶”。

  一应的仪轨,不像是第一次做,倒像是做了无数遍似的。

  看到马凡如此的熟门熟路,李秀宁紧张的心这才放下不少。

  要知道那马凡长了一张少年脸,哪怕他拼命的抬高身份,冒名道家故乡徐州,李唐也只给了他一道士阶。

  若非李秀宁实在是找不到人帮他办这社祭,她才不会让一少年道士主持这等大事。

  这样的大祭,不说鹤发童颜,却也不是一少年可以主持的。

  现在看来,这少年还是不错的。

  除了人长的年幼了一些,对社祭的仪轨,很是娴熟。

  这让她不由的点了点头。

  看到李秀宁点头,一边的马三宝也松了口气。

  毕竟找遍了李唐治下,除了这马凡,没人愿意出手。

  如果再找不到人,他只能去绑人了。

  毕竟大军出征,是必须有祭祀的,这已然深入了每个人的心中。

  没有社祭,不仅军心不稳,就他们这些领军的大将,心中也难免不安。

  马凡有了道行,看到了商周的“燔柴”之礼。随着这“燔柴”之礼,他仿佛来到了商周,仿佛是与商周的祭者一起进行这社祭。

  在马凡的眼中,仿佛是有一老者行出,对天遥拜:“甲午,祠兵者何?”

  马凡不由自主的随着那老者同样礼祭,对天遥拜:“甲午,祠兵者何?”仿佛他已不是他,他就是那年老的祭司一样。

  这一幕把马三宝他们吓了一跳。

  社是国家的保护神,战争又有土地得失,故古人出兵皆祭祀于社以求土地神佑。社祭中还包括祠兵,其内容主要为祭祀兵器之神和犒赏士卒。

  但祭祀兵器之神为周礼,至今已失传,马凡突然把祠兵祭搞出来了,真的是把马三宝他们吓了一跳。

  如果不是李秀宁没有出声,他们真的会阻止了。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