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三章 老臣文和 关羽集将_糜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曹丕与夏侯霸君臣对视的那一刹那,曹丕的诏令正要发出,但可惜这时却有一位大臣出来对曹丕建言道:

  「臣窃见陛下脸有喜色,欲独以霸攻糜贼乎

  今者武当,城防所依,目前就霸有此志,势不独行,当合诸将并进。

  糜贼兵有数万,虽正卒远逊,然守城不可以辅卒乎?

  糜贼善用兵,浩荡天兵来临,却终无所动,彼岂自毙之人?恐欲诱我深入,有所计划而已。

  今霸虽有胆气,然兵者凶事也,若贸然进兵,实乃以求侥幸自投死地耳!

  大军一动,胜负难料,贼军士气正盛,臣恐偏将军虽有灭贼之心,却反为贼所算,万望陛下三思之。」

  出来向曹丕建言的这人是董昭。

  董昭是跟随曹操多年的老人了,在曹操在世时就对他的才智多有欣赏。

  在当初郭嘉死后,曹操任命董昭为丞相祭酒作为他的心腹谋臣。

  当董昭出来向曹丕建言后,就算曹丕求胜心切,但是他在听到董昭的建言后,脸上却流露出犹疑之色。

  先不谈董昭说的有没有道理,单单是董昭的地位就不一般。

  虽然董昭在曹操在世时只是担任丞相祭酒一职,但是三国时期的官职不是单纯按地位划分高低,主要是看掌握的实际权力。

  祭酒一职掌握全军司法,又掌管一军的情报汇集,可谓是权力非常之大。

  所以在曹丕继位之后,立马就将董昭任命为将作大匠,成为大魏的九卿之一。

  而且当初曹操称公时遭到以荀或为首的大臣反对,是董昭利用自己在士林中的威望,为曹操弥平他称公舆论上的不利影响。

  他还为曹操称公提供了一切理论支持及具体步骤,可以说董昭是力劝曹操称公的第一功臣,所以董昭的地位在魏国中是十分高的。

  对于这样又有才智,地位又高的老臣的建言,曹丕不可能会忽视。

  而在夏侯霸听完董昭的话后,他脸上却浮现怒色。

  在董昭的建言中,对于曹丕他是语带尊敬的劝谏,对于夏侯霸他言语中可是有着贬低的。

  非如此,董昭觉得不足以打消曹丕的求胜之心。

  面对董昭的贬低,性格刚勐的夏侯霸当然会感觉到愤怒,但是他却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

  毕竟他目前身上并无战功在身。

  没有战功,当然就没有说服力。

  董昭也看出了夏侯霸对他的不满,但他却不在意。

  现在大魏的政治格局,不是如曹操在世时一般宗亲一家独大了。

  在今年随着各地开展九品官人法以来,出身各大世家的青年才俊逐渐开始占据地方及中央的各项要职。

  就连军权,亦不是没有士族出身之人开始染指。

  而随着曹魏宗室第一大将曹仁的死亡,更在无形中大大加快着这个进程。

  曹仁的死亡对大魏,对曹丕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损失,但对于一直被曹魏宗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