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三章 零四_一人之性命双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可馨给风正豪和李姓司机都沏了杯绿茶,风正豪盯着茶杯的茶叶随着沸水的冲击升降、旋转,他摸了摸杯壁,等待着叶可馨的回应。

  “这是唐牧之个人的决定之一,包括后续暂住房的建设和分配,都是这次合作的必定要求。”叶可馨澹定地解释道。

  风正豪点点头:“原因呢?还有,牧之考察过这些县的实际情况吗?”

  “这些县的实际情况他自然都是考察计算过的,这其中安县人口二十余万,不必担心区域政策的问题,其他几个县城,人口在十二万到四万不等,就算是青壮年,也有相当部分是待业和无业的状态,不论是工具厂还是将来的震泰建工,即使将条件放宽,工作岗位依然是有限的,不会造成那些县大幅度的人口流失。这是牧之调研回来后的总结笔记。”叶可馨似是早有准备,从茶几下取出一个黑色封皮的笔记本递给风正豪。

  风正豪捻了捻指肚,接过笔记本看了许久,笔记本很厚,几乎已经写满,估计能有几十万字,他对唐牧之办成此事的决心愈发了解,也愈发觉得莫名其妙。

  扶贫的方式有很多种,搭建工厂解决就业问题固然是一个极好的方法,但唐牧之的方法有些反常,首先是工具厂的选址,唐牧之选择的位置居然在蓉城的郊区,而他刻意指定的几个县城位置距离蓉城较远,加上交通不便,有些自相矛盾的意味。

  其次,他做出的计划书上几乎是把“人口迁徙”这四个大字印在了上面,这间工具厂从表面看平平无奇,工资在平均水准之下,工厂虽规模大但对比其他工厂来说要求有些多,可是一旦有附录中那些县城的人口跑去打工就会发现,这件工厂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上工要求和机器操作难度都很低,上到七十岁老人,下到十六岁以上儿童,都有相应的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在风正豪看来太过刻意,很多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明明白白的送钱。甚至有农村户口餐补和自建房宿舍分配的计划。

  万人规模的大工厂,实际生产效率恐怕还不如大部分中型工厂,前期投入极大,回收成本的时间周期在十五年左右,而一般工厂计划的成本回收时间是三到五年,前中后期要投入的资金也不小,如果按照股份制融资,恐怕不会有任何冤大头上钩。

  “哦?我看牧之在笔记上的意思是,工厂招聘的目标要以中老年人为主,管理层要掌握当地语言和汉语,上过学的年轻人……”风正豪看着看着眉头皱起,说实话,他认为唐牧之的做法有些偏激了。

  唐牧之写得是很明白了,工厂他全部计划里贴钱的大头项目。还有后续设立招聘部门去县城宣传和招聘,把中介薅自己工厂羊毛的路子都堵死了,这是明摆着要把县城的人挖走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