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章 重回洛阳_从黄巾小兵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黄巾小兵开始】

  随着几年过去,大乾的文盲率大幅度降低,除了那些老年人,如今的成人和适龄儿童,都已经多多少少地认识一些字,以及会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

  因为受限粮食产粮,大乾的小学生,会补贴一顿午餐,可中学生就没了这样的待遇。

  除非是那些成绩特别好,又家庭特别困难的学子,学校才会酌情予以减免学杂费。

  不过此时正是大乾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人员和人才。

  小学毕业后的孩子,虽然比上不足,可比十多年的百姓,乃至那时候的读书人都不差了。

  他们不愁找不到工作。

  还有志气向上爬的,可以报名做官府的小吏,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虽然如今因为读书人增多,官吏的升迁不能像之前一样容易,可也没有杜绝了上升的通道。

  数学成绩好的,往往被各地的商贾争相聘用,做账房、做掌柜的不少。

  最后,蔡琰总结道:“各项仁政都需要吃食补助,是以很多政策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楚歌点头安慰道:“琰儿已经做得很好了,大臣和百姓都在夸你治政有方呢?”

  “臣妾不敢。”蔡琰做了个万福道,“臣妾只一心想着替陛下守好这个国家罢了。”

  “辛苦你了。”楚歌拍了拍蔡琰的手道,“至于粮食,朕已经在海外找到高产粮种,待再过几年,天下就不缺粮食了。”

  “真的吗,陛下?”蔡琰睁着大大的眼睛,自幼看书加上参与国事两年,她比很多人都明白粮草对于国家,对于百姓的意义。

  楚歌笑着点头道:“朕自然不会骗你。”

  蔡琰也高兴起来:“圣天子在世,故有祥瑞诞生,从此百姓多福矣。”

  两人说笑着踏入议事堂的大门。

  一番君臣对奏后,楚歌又了解了一些其他事。

  虽然这些事贾诩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命人送来简报,可简报写得再详细,也比不过亲自听到众人的诉说。

  大臣们率先说起各地的产业布局。

  说起来好笑,古代治政,往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因为楚歌这个皇帝关心商事,把商人的地位大幅拔高,加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大臣们发现,商业发达了,国库确实殷实了很多,国库殷实后,各项政策有钱有底气做得更好了。

  另外,国家有钱了,他们的俸禄也提高了,方方面面都在变好,现在可就没人滴咕陛下厚爱商贾了。

  因为楚歌早早制定的策略,所以各地产业基本上都因地适宜,经过培训的治政人员也没有看到哪行赚钱就上哪行。

  之前有些人这么做了,虽然把地区的经济搞好了,可产业布局乱七八糟,一开始市场繁荣时,自然做什么赚什么。

  可碰上有优势的其他地方,别人因为地利关系,人力关系,交通关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