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6章 四三协定,划分地盘_亮剑之浴血抗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党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情况。

  此外美国人对八路军的期盼,在某种程度上与八路军目前所奉行的“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不谋而合。

  当然,美国人并不清楚八路军目前的发展战略,否则绝不会再三提高价码,最终达成两份协定。

  国共双方的协定是在明面的:其一,国民政府承认共产党在山东的自主权,对其政权建设不得多加干涉,92军率部入鲁,继续坚持敌后作战,双方应继续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其二,陇海线以南,黄河以北的豫东、皖北等地应以八路军发展为主,东北军于学忠部以及王仲廉部撤至黄河以南,同时新四军在淮河以南的部队应北撤,此外苏北地区因双方并未谈妥,所以被搁置。

  其三,对于双方交战最为激烈的太南地区,双方部队恢复至之前防区状态。

  其四,八路军一方应释放被俘国军高级军官李仙洲、韩德勤等人,国军被俘官兵应尊重其意愿给予释放。

  其五,八路军今后应主动向北发展,最大程度牵制华北日军,减轻国军在正面战场的压力。

  八路军与美国人达成的协定只有少数人知道:其一,美国人拨付价值五千万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十个美械师和诸多机械设备、物资。

  divclass=contentadv其二,八路军应对华北地区日军重镇发起攻势,未来形势允许应主动出兵关外。

  八路军与美国人的协定是在4月3日先一步达成,基于此才有了国共双方在协定中的互相妥协,互相让步,所以被称为“四三协定”。

  武器装备虽然在协定中并没有被提及,但这只是国民政府掩盖事实的遮羞布,所有缴获的武器装备八路军会全部留下。

  然而协定中的很多字眼都包含不确定的含义,换句话说,协定本就是用来撕破的,国共双方也许会维持短暂的明面和平,但是私下里的较量永远不会结束,直到其中一方彻底倒下。

  消息很快传到根据地,所有人脸上挂着喜色,冀鲁豫纵队的指战员们看到的事眼前的缴获,周维汉则是深切明白了所谓军事只是政治的延伸。

  冀鲁豫根据地与豫东、皖北等地只隔着一条陇海铁路,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而周维汉对此早有准备,随时可以令13旅、15旅南下。

  对于国军来说,豫东、皖北处于黄泛区范围内,且是日军占领区,其苏鲁豫皖边区的最精锐的一支国军主力一战尽没,余部再无进取之力,只能在黄河以南固守。

  指挥部内,军区传来最新指示,国军俘虏的思想改造工作要抓紧进行,不合格人员不必留在根据地,可补充至东北军。

  对此,周维汉做出针对性部署:“初期的成果是显著的,但是目前咱们跟国军已经谈妥,显然是没办法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