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0章 周兄,抗战必胜乎? 求订阅_亮剑之浴血抗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遗志,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开始的,有第四军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又有黄埔学生军担任骨干,国民革命军8个军,共十万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所以北伐必胜。”楚云飞傲然说道。

  “那么何为大势?何为人心?”

  “战争从来不是一个政权或者某一支军队的战争,而是人民的战争,北伐战争能取得胜利,就是最好的明证,要不然中山先生也不会提出新的三民主义。”

  楚云飞听后神情复杂,颇有些郁郁不得志,长叹一声,并没有说话。

  周维汉明白,交浅言深,有些话楚云飞不说,但是周维汉也猜个八九不离十,原著里楚云飞抗战8年,一直是个团长,其学弟廖耀湘都当师长了。

  黄埔军校的前六期一直是常校长的嫡系,一直以学生自称,后面的几期就没这个待遇了。

  但是黄埔五期最特殊,第五期学生于1926年11月正式入校,分成了两个分校,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武汉。

  但是在1927年毕业季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即“四一二”,宣告了双方合作正式分裂,同时,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也正式决裂。

  正是这件事,导致了蒋介石对这期学生的不放心,在国民党军中,这期学生普遍成就不高,受不到重用。

  这也是楚云飞虽然能力出众,却没有在中央军任职,反而回到山西,在晋绥军当一个团长的原因之一。

  而在晋绥军内部,楚云飞“黄埔系”的身份又比较尴尬,虽然是山西人,但又是个“外来户”。

  在当时阎锡山为了保障自己能够在山西长久立足创立了一套属于具有“晋绥军”特色的升职体系,为了保障中下军官对自己的忠诚,阎锡山成立了学兵团,随后又将其改为斌业学校、北方军官学校,几乎所有的中下级军官都出自于这个学校,而校级以上军官的任命都需要经过阎锡山本人的同意。

  抗日战争时期整整八年楚云飞一直没有得到晋升,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在正面战场上的损失非常大,中下级军官就不多说了,师长、军长级别的高官战死也是常有的事。

  而当时两党对于军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不可能和日军一样直接空降一个师长或者军长,最常见的选拔方式就是由下级军官之中择优录取,而张灵甫就是这样晋升上来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之中,老蒋杀了廖龄奇,而张灵甫则顺势成为了58师师长的位置。

  楚云飞出身于黄埔,又是当时国军之中少有的清醒人士,能力也不差,可就是这等人才居然被晾了八年之久得不到晋升,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其次民国时期老蒋和地方实力派的关系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地方军阀想要独立,老蒋又想要削弱地方军阀,终于在1930年老蒋和阎锡山

  请收藏:https://m.bqgrr.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